“陈招妹。”看来是家里的老大。
“奴家在。”
“吴妹来。”……吾没来?
“奴在。”
“王盼弟。”可能这家姊妹不少,父母还想生个贴心儿子。
“在。”
……
阿彩在学堂点名,一个个名字被点到,一只只手举起,一张张含羞带怯、还带着幼稚的男孩子的脸庞水莲花迎风般微微抬起又落下。手,有玉葱般的手,也有粗糙如柴的,显出各自的家境和日常生活状态。他们的年龄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少年郎,有的还是一副小孩子模样。
阿彩心如止水。
今日一早,云华仙子跟着阿彩来到了一所不大的学塾。
半年前,城主府委托阿彩在风芜城中试办男塾,说是紫箫生前的愿望。本是闲职,又沾亲带故的,她便答应了。从此开始了每旬工作九天,只剩一天休息的日子——刚巧昨天便是,云华仙子又来了,两人夜宿歌舞坊顶层,阿彩也就没回去陪陪那群小的。如今后院里怕是要吵闹起来了,想想都头疼。
——罢了,躲个清闲也好。
面对这些学生,阿彩顿生“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毕竟她家后院那群莺莺燕燕的小郎君已经够吵了,但至少学生们不会吵闹。现在她只想安安静静地上完课,然后在学塾的书房休息休息脑子和耳朵。
男人啊,嫁(注:此字异形,“男+家”)人之前多么温婉细语,那都是虚的。嫁了人就变成了晴天霹雳,没事来两声,不吵不痛快。阿彩愤愤不平地想。
而云华仙子呢,就在后排旁听。她深知阿彩的痛苦,若是知道阿彩在想什么,非得以“妻纲不振”和“早劝你不要霸占那么多资源,现在受罪了吧”的理由嘲笑她一顿不可。
有时候,阿彩真的挺羡慕云华仙子没有娶(注:此字异形,“取+男”)夫,落个耳边清净。
——就十分好奇,倘使江师兄还在,若他嫁给了云华仙子,整日在后宅看账本,那么云华仙子不仅得隔三差五挨顿训,还打不过他……想想就差点笑出来。
“张得女、张亚女、张如女、张胜女。”这看起来是一对父母从努力拼搏到绝望的全过程。
“奴们都在。”
一个男孩儿叫“如女”,放在城外诸地简直不可思议。不过当听到这样的名字,便可知道他家里定是没能生出女孩,单指望儿子们努力争光,教街坊邻居评论“谁说男儿不如女”了。
“文三弟。”不知城外诸地的人看到这个名字会作何感想。
“在。”
“陈娇弟(注:“娇”字为异体,“男+乔”)。”在风芜城,真正的男人就要千娇百媚贤良淑德!
“在。”
阿彩忽然把点名册拿近了点,仔细分辨了一遍上面的字,然后试探着问了一句:
“……刘贱儿?”她的声音很是不自信,目光狐疑地扫向群生。
学生中发出了几声轻轻的低笑。
一个男孩颤颤地举起了手,看起来羞得快要哭了。
“怎生取得这个名字?”阿彩打量他。
举手的男孩儿生得小,瘦,穿着破旧但干净,勉强算个体面——看起来很好欺负的样子。阿彩见状,不由得心下一软:“好,我知道了。你放学的时候过来一下。”
说实话,风芜城的家长多得是不乐意让儿子上学的,贫寒之家尤甚。但他们总是格外希望儿子嫁(注:“男+家”)得好,这样自家能得一笔彩礼,好给女儿娶夫郎,不仅如此,还有望借着裙带关系,给他的兄弟寻个好妻家。
城主府办男塾的决定当然遭到了许多守旧派的反对,但阿彩的招生宣传词是“有学问的男孩好嫁人”,如此托词,努力奔走了许久,才让一部分人松口同意儿子上学。此外还有许多人在观望,另有一部分坚决不同意——觉得男孩儿上学败坏民风。
男塾如今能开讲,一是城主府的坚持,二是紫箫城主生前声望颇高、余威犹在。渐渐地,反对的声音小了下去,阿彩也就上任了。
第一批学生,多是平民出身、家中无有姐妹可倚的。其中最底层的出身,一旦父母亡故,他们便有极大可能流离失所,或被卖到歌舞坊。城主府针对他们,提供了免费食宿,每月给予一定补贴,好让他们安心就学,不必担心生计。
当然,学生中少有把这些钱全部花在自己身上的,多有孝顺体贴的儿男,把月余攒起来给家里或姊妹花用。如是,原先有些不平的家长便渐渐“平”了。
城主府有意从民间吸纳人员,即使暂时无有城主府的后宅男官职位可补,也能在学习完毕、拿到城主府的置业补助后做些别的生计。有了城主府认可的文化程度,一时未能许了人家,做账房、代书之类也拿得出底气。若是有志,也可于各自所在的区域再办学塾,由城主府拨款支持。
说来,男塾的条件,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