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主,直接开口:“大伯父,您怎么好端端的叹气了呢?是清运哪里答的不好吗?”
谢凌摇头:“功课上清运做的极好,只是朝中事……”
乐平也知道自家夫郎的短板,便是自家父王也多次提过,她是一心想着帮衬谢清运的,听完后便问:“那大伯父可有什么办法?”
谢凌看向略显稚嫩的侄儿,只得开口:“明年三月便是外放之期,如今你在朝中不过六品,外放也到不了什么好地方,不过外放容易出政绩。
最要紧的是,你的性子并不适合朝中,如今朝里风起云涌,人人自危,没准哪一天你就被坑了,难道那个时候要指望我和你岳父来救你吗?”
谢清运眨巴着自己的狗狗眼,有些无措:“大伯父,那我该怎么办?”
“唉……”谢凌叹了口气:“这样吧,明日请你父亲过府一趟,我与你父亲好生商量商量,你和县主回去以后也要好好思量,若是决定外放,我便想办法给你活动一番。”
乐平是个杀伐决断的性子:“大伯父说的是,我是支持清运外放的,他是公爹的幼子,从前我们一直靠着三位兄长,只是迟早有一天我们也是要单过的,如今出去历练没什么不好,我们也不怕吃苦。”
听了乐平的话,谢凌满意的点了点头,侄儿虽说天真了些,不过好在娶了个靠谱的媳妇,但还是叮嘱:“此事我与你公爹密谈,县主也不必惊动郡王为清运打点,昌平郡王乃是宗室,更要注意避嫌才是。”
两人应声后便起身告辞。
……
一直到了晚上,谢清徽才打开了妹妹的来信仔细阅读,看完之后,谢清徽叹了口气,把信妥善收起来。
听到谢清徽叹气,李靖安忍不住问:“怎么了?可是二妹出什么事了?”
谢清徽摇头:“没有,有二叔和叔母看顾,她还好,只是王氏规矩大,学堂又严苛,我担心罢了。”
李靖安给她拿了个软枕让她靠得更舒服些:“这也是难免的,不过若这一次我们真的外放去了太原,你们姐妹就可以见面了。”
“但愿如此吧。”说完谢清徽有些不放心的问:“你可知道王老太爷的二郎君?也是叔母的二哥。”
李靖安回想了一阵皱眉:“知道一点,王老太爷共有三子二女,一子一女为庶出,二老爷就是那个庶出的儿子。
不过王氏规矩大,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都是由当家主母抚养长大的,因此他们对王老夫人也颇为孝顺。
听说那个二老爷天资聪颖,文武双全,只是仕途之心太重,王老夫人心下颇为担忧,便在订亲的时候选了元氏女,元氏的女儿向来都是温厚平和的性子,正好能与之互补,只可惜他就是不喜欢,宠妾灭妻,一直被世家议论。怎么突然问起他来了?”
谢清徽有些心烦:“如今太夫人尚在,所以王氏还没有分家,王氏的主君是叔母的大哥,已然致仕,他的两个嫡子在朝中,二老爷和三老爷也都在太原为地方官。
孙辈们则是留在了学堂由主君亲自教养,你也知道二老爷没有嫡子,唯一的儿子也是庶出,可不管儿子还是孙儿都像极了二老爷。
如今清雯与二老爷的孙儿一同在学堂里读书,只怕对方是动了心思的。”
李靖安皱眉:“若是人品贵重,庶出也无妨,只是他们一心扑在仕途上太过功利。当年元夫人还是先太子妃堂妹的时候,二老爷也对她不错。
可是先太子妃薨逝之后,元夫人便是十年如一日的冷遇,这种人的孙儿,怎么可能靠得住,二叔与叔母知道了吗?”
谢清徽也惆怅:“自然是知道了,否则清雯绝不可能专门写信提及此事。只是不怕君子就怕小人,只怕他们使什么坏,清雯可是我们谢氏主支唯一待嫁的女儿了。
我也不瞒你,当初阿耶送清雯过去除了避开皇后的赐婚,也是瞅准了王氏主君的嫡长孙很不错,这件事二叔母也是知道的,也在太夫人那说过这件事,亲上加亲,太夫人自然高兴。
王氏主君与主母也默认了此事,众人都是有了默契的,结果横插这么一档子事,这亲事该怎么做?”
李靖安想了下:“这门亲事,王氏若真的下定了决心要结,那么恐怕过不了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把自家嫡长孙送到京中与父母团聚,也让二叔与叔母带清雯回京。
可若是摇摆不定的话,我觉得这也未必是一门好亲事,只让叔父与叔母带着二妹回京便是。”
谢清徽听后觉得有理,若是王氏真的认定了小妹这个孙媳妇的话,自然是千方百计都要留住的,可若是没有,她们谢氏的女儿也是极为珍贵的,哪里容得别人觊觎。
“二哥你说的有道理,怪不得阿耶与阿娘看起来不甚着急,想来心中也是打算借此机会考量一下王氏的。”
李靖安换了寝衣:“别想这么多了,早点睡吧,明日你不是还要去大嫂那里吗?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