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女生耽美>末路行> 慧人伤-徐知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慧人伤-徐知卿(2 / 2)

定宗裕全三年正月,徐文公案昭雪,定宗再加谥,是为孝昭宣烈夫人,并赐四品女史官服。

惠宗辉元元年,崇显太后广纳天下女才,立徐知卿像于玉堂署,以为楷模。并加其一品御仪,位比女相,赐明辉公爵,乃古今第一人。

——《清曜传》(越 庄敏长公主傅徽恩著)

————

点绛唇·除夕(越 徐知卿)

一夜东风,万户洞开人团团①。几树花落②,千星坠银盘③。

秋千架凉,襟袖携露寒。倚栏杆,且望青鸾④,月照人尽欢。

①团团:簇聚的样子

②几树花落:用典,火树银花,指烟花

③银盘:比喻池水(刘禹锡《望洞庭》有“白银盘里一青螺”句),或池水中的圆月倒影

④青鸾:神鸟,能够传信。此处指词人向天祷告,希望青鸾将自己的愿望带给月亮,使月光照耀之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

作者碎碎念:

1-“慧人伤”

徐知卿是“慧极必伤”的典型代表。

她伤,伤明知如何解救世人而不能。

她的父亲是皇帝的臣子,她的兄长是皇帝的臣子,甚至她自己也是。君臣观念、家族牵挂是她不能付诸实践的原因之一。

徐知卿生在宣宗年间,此时的大越虽然天灾频繁,但如江南、京师等地还十分繁华,宣宗耗费国力也打赢了南番之战,财力武力尚可的庞大王朝,根本不是徐知卿一人能够推翻的。实力不够,是徐知卿没有付诸实践的原因之二。

王朝更迭破而后立,这是后来徐知意的想法,徐知卿知道这个道理,却不忍见到“破”的过程中百姓离散的悲剧。没有破而后立的决心,使得徐知卿只能做一个理论家而非实践家,这是原因之三。

在三重原因之下,她做再多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有药不能治让她内心备受折磨。

如果没有“慧极”,也就不会“伤”于此。因为“伤”,所以拒绝了傅仪宁的搭救。

“孝烈”是傅仪宁对她的概括。为孝而随父死,因烈而自焚死。可徐知卿又不止为孝而死,更因她伤,她思不得,她无路走,于是宁一死。

她想过和平地去做这件事,想过与未来的帝王商谈,可宣宗对徐家的判决让她明白,这样的大变革是不可能和平解决的。帝王者,外儒内法,坐上那个位置、涉及根本利益,便会将法家最冷酷的一面展露无遗。

徐知卿无法预见大越之后的走向,她不知道自己死后短短几十年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道在大洋彼岸有人和她有着一样的想法。若能预见、活下来,她大概会和梁卧冰孔一文一起掀起一场自下而上的运动吧。可惜,这只是假设。宣宗年间,她的思想是惊世骇俗的,是孤独的,是渺小无望的。

伤于无望,于是唯有寄望于后人。

最先觉醒的人必定最先死亡,我如此认为,因为新事物总是面临着强大顽固的旧事物(一些哲学),正如历史规律所呈现的,最先起义的、推翻旧朝的,往往不是建立新朝的。

2-关于《清曜传》的作者

算是一个小彩蛋。

傅徽恩并未在正文中登场过,只有一段傅仪宁想给她赐婚然后被庄太夫人母女拒绝的描写,那是为了给秦美兰嫁给献王(傅徽恩亲哥)而庄太夫人毫无疑义做铺垫。

这里设定傅徽恩为《清曜传》作者是想找一个贯穿了从“徐知卿做女丞”到辉元元年“秦懿兰追赠徐知卿”这二十多年的人物,最好还是个女孩子、有机会了解徐知卿,所以想到了傅徽恩。

如果要补全傅徽恩的故事,大概是终身未嫁,醉心诗书学问,以徐知卿为榜样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