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会坑哥们,十点半的飞机,你一定饿了,走吧,我先给你接风。”南易拉着厉亥往机场外走去,嘴里喋喋不休,“你啊,没赶上好时候,想当年飞机上的东西那叫一个好吃,现在不行了,有钱就能坐飞机,待遇给撤了。” 南易把厉亥拉进车里,校花没直接往饭店去,而是把车开到了三角地,停留片刻,又把车开到了金沟河,接着又是两个自发的劳务市场,转了一圈,车子才停在一家饭店门口。 在饭店包厢坐定,什么都没点,南易先点了瓶白酒,打开,倒上两杯,端起其中一杯一饮而尽,哐当,杯子重重地拍在桌上,南易打开话匣子。 “打从1962年开始,到1979年结束,下乡知青一共是17,764,800人,除了极个别的特例,其他人都是戴着大红花,在锣鼓声的欢送下去的农村。 但是这将近1800万人里,有多少人始终记得他们是带着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任务下去的?又有多少人真的去做了? 这些数据我没去统计,我不敢去统计,我怕自己统计完之后,会对这个世界失望,这些年,我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回城知青视农村为洪水勐兽、人间炼狱。 谈到一点高兴的话题也是去哪个老乡自留地偷了什么菜,偷了哪个老乡的鸡,或者偷看哪个村花洗澡,成功把村妇甩掉,考上大学勇攀高位。 不然就是头凑到水龙头下面,冲啊、灌啊,一心想着把在农村的噩梦排出自己的脑子,啊,某某大队,我青春的痛!” 南易拍了拍厉亥的心口,语重心长地说道:“前辈,忘记任务你用了多久?三个月?三天?还是到地头的三分钟? 你忘了,你这个狗东西忘了。” 南易拍了拍桌子,又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我没忘,最后一批下去的我没忘,因为下去晚,我才能看清一批批前辈建设少、破坏多,先进的见识没带下去,农村的淳朴倒是破坏个干净。 于是当时我就想,我应该亲自融入到知青这个群体中去看看,以知青的身份亲自去农村走一遭,观察一下做一个符合名词定义的知青到底难不难。 等我到了文昌围,我就发现了,这也没多难嘛,不偷奸耍滑,多卖几把子力气,吃一斤我就能种出十斤,当然,不客气地说,我是个种地小能手,别人比不上,再说文昌围的土地不赖,有些地方没法比。 把条件平均一下,再简单推算一下,一个农民吃一斤种出三斤还是非常轻松的,1977年,全国9.5亿人,却有7.8亿种地的农民,按照我的公式来计算,咱们国家的粮食可以敞开了吃,为什么种地的农民一年只能吃撑三五回呢?城里还要限量供粮呢?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了疑问,我就想着从书上、报纸上找答桉,那段时间,我是白天下地晚上看书,别人睡八个小时,我睡八秒。” 南易嘿嘿一笑,“还别说,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报纸看多了,被我看出一点门道,八月份我就看出来恢复高考近在眼前了,所以,很是不好意思,你们是无头苍蝇,只能临阵磨枪,我和刘贞却是从容应对。 再加上虽然在学校没学到什么东西,可好得我们俩是应届生啊,学的东西还没全还给老师,实在惭愧,尽管如此,状元和榜眼也没成为我和刘贞的囊中之物。” 厉亥吐出一丝白烟,说道:“当年我有看到村里运来几车白纸,那是用来印复习资料的吧?” “对,跟你说哥们从知青点搬出来之后,吃肉都吃得我犯恶心了,苦没怎么吃,倒把我养得膘肥体壮,不然哪干得动重体力活。刘贞一开始喝麦乳精,喝了两罐,腻了,我又帮她搞奶粉,进口的,三个月我就把她从小鸡仔养成了小母猪。 这让我发现自己有搞养殖的天赋……先不提这个,回到改变这个话题,77年,村里开始印复习资料,那年我和耀东叔就已经是十万元户了,也给村里带去不错的收益。 接着呢,消停了半年,哥们一心念书,继续从书上找答桉,可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我就想了,国内的书找不到,国外的书上会不会有呢。 一开始我觉得可能是没有的,我看的报纸上说美帝从1948年就在反反复复地发生经济危机,三十年持续不断地失业人口增多,农民收入减少,搞不齐人都已经死光了,美帝已经不复存在。 六岁还是七岁那年,看到美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我那叫一个高兴啊,食量大增,我妈做的给家里四口人吃的饭被我全吃了,居然还不到五分饱。” 厉亥蹙眉道:“南易,说重点。” “行行行。”南易摆摆手,“我说重点,我有个女同学,马来西亚华侨,从她嘴里我听到了一些国外的情况,她跟我说美国几乎人人都有小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