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秀发倾泻而下,瘦小的少女在这一头秀发的映衬下更显得单薄可怜。有着这么一个小身板,可却总能做出一些不怕死的事,说一些不怕死的话。宋斯大为震惊,跪在地上直视着他久久无言,良久终于从口中吐出了几个字:“陛下,何时认出我?”
“或许卿有所不知,朕对于人脸,过目不忘。初次于殿试上见卿,朕便想起五年前永华山上的宋家小郎君”赵平川笑意更深。
“既如此,陛下为何次次见我之时,并未提起永华山之事,臣之前尚有幸存之心。如今陛下已知晓我是女子之身,是否要将我的功名革去,且治我欺君之罪?”宋斯眉头微皱,她曾设想过种种可能,却未曾想过高高在上的天子竟然还能记得五年前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更何况五年里她亦有许多变化,该是怎样敏锐地观察力,让他依然能认出她。
赵平川向宋斯伸出了手:“宋卿多虑了,未与宋卿相认,只是不知宋卿为何入朝堂”。
因怀疑她有别的心思,或者受谁指使,故而屡屡试探,如今更是设局置她于死地,竟是如此吗?“陛下当真是多虑了,斯与陛下所说之言,句句属实,未曾有一句谎话,也未受任何人指使。一切行为,皆出自于本心。陛下于我,却多有隐瞒。”宋斯并未理会天子伸出的手,自己掸了掸衣摆的灰尘,站了起来。她看向他的眼睛,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尚且有些稚嫩的端王世子了,他如今是一位真正的心思深沉,不会轻信于人的帝王。自然,也当是如此。
赵平川收回了手,敛了笑意看她:“若你是反悔了,想要朕履行山洞里对你的诺言,朕可让你入后宫封妃,你对朕有救命之恩,朕自当报答。若是当真愿为我大历盛世出一份力,便去江南吧,那里有你我都想要的东西。你今日可以在这里做个选择,可朕不得不提醒你,此去江南,生死难料,你在东苑里出的风头,会让刀尖始终指向你。”
“陛下放心,臣对陛下的后宫今日毫无兴趣,将来也毫无兴趣。”宋斯伸出了手,“陛下可以将玉簪还给臣了吗?臣不能如此披头散发去江南吧?”
“你尽可放心,朕不是昏君,你做好了事,朕让你进督察院,允你两淮巡盐御史一职。”赵平川将玉簪还给宋斯,坐回了御座,一出口便是钦差之位。
宋斯随意用玉簪挽起了发髻,扬眉看他,说道:“臣谢主隆恩。”而后起身离去。
,
赵平川目送宋斯离开御书房,她的背影单薄。一直隐匿在屏风后的黄门董瑞走了出来,小声问道:“陛下,宋大人竟是您常说的那个永华山上的姑娘吗?”
赵平川拿起了奏折,嘴角牵起了一个浅浅的弧度,低声回道:“是她,第一次见还不能确定,如今看来,这行事风格,天下再没有第二个了。”
“陛下当真要把南边的事儿交给她?”赵平川揉了揉眉头,低头笑道:“她是最合适的人,董瑞,你去送送她吧,叫张谦暗中护送她去江南,这一路不会太平。”
宋斯出了御书房,董瑞一路送她回府。路上董瑞看宋斯一直锁着眉不说话,疑心他和陛下起了间隙,于是劝道:“宋大人,奴才有一些话想对您说一说。”
宋斯回道:“董公公请讲。”
董瑞叹息了一声,缓缓说道:“奴才是陪着陛下从王府来的,知道陛下这几年有多苦。宋大人有所不知,满朝文武,陛下可用之人却寥寥无几。朝中百废待兴,陛下便是正旦日也定要批阅奏折至夜半三更。奴才恳请大人能体恤陛下,多为陛下分忧。陛下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历的将来。”
宋斯点头,说道:“公公放心,陛下所托之事,斯必全力以赴。斯不在京城之时,还请公公照顾好陛下的龙体,夜里劝着陛下不要看奏折到太晚。”
董瑞点头应是,两人不再交谈。
出宫路上,宋斯心中思绪纷飞,陛下不是中宗的儿子,只是中宗的侄子。从历史上看,帝国褔祚不过二三百年,大历建国已有一百五十年。各种积弊已久,中宗一朝更是差点亡国。内阁首辅杨清和为首的杨党与皇权相争已越来越明显。她完全可以想象他付出了多少才有了现在暂时的河清海晏。五年前,在山洞里代替皇室向她俯首致歉的端王世子,五年后朝堂上选择她这样臣子的君王,必然和她有着相同的追求。她知道他为何从王府走向皇城,那绝不是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因为他想要改变,想要天下不再战乱,百姓不会流离失所。穿过权力和欲望的迷雾,她庆幸,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和她有着一样的理想,那个人还是可以将这理想变为现实的人。
夜深了,宋斯回到家中坐在窗前看一轮明月。宋母取来衣服为她披上。宋斯握住母亲的手,轻轻说道:“娘,你爱我爹吗?”
宋母坐了下来,少有的和女儿谈起了她从未谋面的父亲。宋母顺着宋斯的目光看向天边的明月,仿佛透过那月亮看到了昔日的爱人:“爱啊,当年他是娘见过最俊的儿郎,是君子,是才子,是娘最敬佩的人。”
“爱一个人是爱他的才,爱他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