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里瞧不上如今镇守金陵的所谓新军,更没将籍籍无名的谢戡、王勉等世家子弟放在眼里,他不介意多杀几个士族为自己的战绩簿上增添几笔功绩。
黄寅一路从燕子矶出发,遇见的新军果然一触即溃,黄寅杀得兴起,一因贪功二因轻敌,虽疑有诈但经不住诱惑,认为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浮云,头脑一热率军跟着王勉马尾烟尘冲进了幕府山。
不出意料,他遇见了埋伏在此的邱迪。一通厮杀,邱迪见识了北府军的强悍战力,纵使新军占着环境优势打伏击,纵然黄寅轻骑兵只两千余众,其战斗力远非他们以前遇见过的山匪能比,北府军单兵作战能力之强,士兵间协调御敌之流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在谢戡还有后手,当北府军先锋退出山谷,谢戡又给了黄寅一计迎头痛击。
不得不说黄寅确实生猛,无论谢戡布置得多么周密,战场上还是让他抓到机会冲出包围。谢戡及时制止欲追杀而去的邱迪,喝道:“穷寇莫追。”
事后清点战场,新军伤亡不足百,而北府军死伤人数却接近新军的两倍,被俘者两百余众。此仗极大鼓舞了新军将士的士气,北府军并非不可战胜的神话。
新军的首战告捷让庚辛兴奋异常,认为桓源的能力被过份夸大。
面对首战失利及来自江东士族汹涌的淘淘民意,桓烃觉得不能只想攻城亦需考虑人心向背,他大笔一挥,写了篇“讨庚檄文”,将庚辛与晋帝进行切割,试图让北府军南下讨伐行动师出有名。
桓烃的文章文采飞扬,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颍川庾氏勾结外敌,里应外合发动叛乱,对国家不义对君父不忠对百姓不利一一列举。檄文最后表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号召江东士族共同起兵共反庚贼。
‘讨庚檄文’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相当多的士族保持中立,两不相帮,而金陵城内对庚氏的微词从水下逐渐浮出水面。庚辛不能容忍舆论从一片大好到对已不利,他要掌握主动,然与桓烃并称金陵三杰的谢衡、郑渊却拒绝合作,一口回绝庚氏入幕的邀请。
敬酒不吃吃罚酒,庚辛找个理由将将郑渊下狱,将谢太簿及谢祭酒革职。若非要用谢戡,太宰对谢氏不会只是革职而已。
攻心战与攻城战交织进行,庚氏派来的监军日日催促谢戡应携胜利主动出击,进攻北府军,在舆论场上失去的正义要在战场上夺回来,桓源外强中干不值一惧。
庚氏不清醒,谢戡却清楚敌我力量悬殊,新军面对数倍于已的北府军,兵力要防守十余座城门明显不足。何况北府军将士久经沙场,单兵能力、御敌经验非新军军士所能比,是故他顶住压力一直按兵未动等待时机。
北府军那边,黄寅的失败让桓源恼怒之余愈加清醒,意识到这样下去假以时日,无论是晋国还是北府军便再无他桓源立锥之地。他决定给新军致命一击,打掉城内晋帝与士族的倚仗。于是一场大战在金陵城北上元门拉开序幕。
作为金陵城的北大门,上元门所处地段开阔便于大军进攻,因为攻击的路线越短效果越佳,桓源想到了上元门,他料谢戡自然也会想到,经过幕府山的伏击战,桓源明白谢戡不是傻瓜,这个年轻人有点东西,他认为上元门很可能已经有了准备,于是他派出一股队伍绕道西边攻打水西门。
桓源的打算是先探明虚实,如果上元门坚守难攻就改攻其他城门,如果有隙便率大军攻击。
绕道水西门的北府军将领姓武名大勇,乃桓源外甥,生性豪勇。他一路西行毫无阻碍,很快便在水西门附近见到了新军,只是这些军士装备不齐神色慌张,前去探路的骑兵一路跟踪,发现一路见到的新军都是这样,于是他们迅速回报武大勇。
武大勇听到这一情况立刻得出结论,新军没有做好准备,那谢戡未料到全是骑兵的北府军会攻击水西门,毕竟此门只有水路入城。武大勇当即亲率五千北府军进攻水西门。
水西门虽是水路入城,但每年4月底未到雨季河道并不算深,其时金陵已一个多月未曾下雨,水位较往时更浅。武大勇一马当先,身后手下驰骋争逐,呼喝声里箭矢密集射出。警告声,马蹄杂沓的溅水声被嘶喊声淹没。
城头王勉大叫一声,“来得好!放箭。”满天箭雨,城下水道里北府军惨叫着落马。
与此同时桓源指挥大军进攻上元门,大军过处一路烟尘四起。望着浩浩荡荡来势汹涌的北府军,城头胆小的新军被吓得不禁后退,被邱迪大声喝止,“全体都有,上前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