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不平凡的春招,也可称之为可有可无的春招。
在所有事情都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都不敢轻举妄动,一些小微企业在几个月的空白中几乎陷入停滞,陈苒焦头烂额的从各个平台寻找招聘信息,偶尔看一下群里辅导员有没有发新的校招信息。
“你知道我见到了多离谱的招聘信息吗?”陈苒和田忆彤打着微信电话疯狂吐槽,“昨天看到了一家私企招法务,薪酬还不错,但条件简直是没脑子的人想出来的。”
“要求合同法最少能复述100条以上的条文,面试时会根据你会的法条随机提问。这个招聘要求以为招的是高中生吗?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样偏见的想法,这个招聘的真的懂法学吗?如果每个法学生都能把法条倒背如流的话,那学校干脆不要开课程了,只去背书就行了。”
“还有这个,一个小时内完成一份2000字的合同审核,要准确发现全部风险点,并且要制定出相应的修改条款。这也太夸张了吧。”
“师姐,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开始担心明年毕业了。”田忆彤的语气暗含忧虑。
“我们这一届只是特例,猝不及防就遇到了这种事情,大家都很倒霉。不过也怪我自己没怎么准备考公这件事,现在只能考虑法务了。律师的话暂时不考虑,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只能找一个小所过渡了,总不能毕业就失业。”
陈苒刷了一下校招公众号,“你呢?有考虑过之后的工作吗?还是要先做准备,不然可能会被咱导师拖死。”
“我还是想去法检。”田忆彤说。
“确实,身边一半多的同学都想去法检。应该说先考虑司法局,再考虑检察院,最后才考虑法院吧,但是司法局每年招的人最少。”陈苒说。
“能摸鱼的工作谁不爱呢,基层法院实在是太累了,一些本科毕业就去法院的同学现在聊起来都劝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田忆彤叹了口气,“身边律所的同学也在跑,实习律师真的很难熬,而且哪怕熬过了实习期前几年也很难。”
“去红圈所的毕竟少,而且太累了,加班到凌晨都是常态。之前有个本硕S大的师姐就去了北京的红圈,第一年的时候甚至站在地铁上都能睡着。普通律师太难了,绝大多数都是金字塔尖那群人的垫脚石,尤其是实习律师,简直是当牛做马。”陈苒揉了揉额头,“有点良心的所实习期会给的多一些,但3000+的一抓一大把,甚至有的三线城市,还能开出1.5k一月。熬过了实习期挂证,前几年没案源只能勉强糊口的一抓一大把,最后不得不转业。”
“都挺难的。我室友还蛮厉害的,是从一个普通院校经济专业跨考过来的。她说她一多半本科同学,不是去房地产公司就是去教育机构,不是卖房就是卖课。以为自己跨考读研后会好一些,没想到也没那么好。”田忆彤说。
“哪有那么容易,唉,本专业能走的路只有这几条,要不然就是完全换条路,去搞别的岗位。”陈苒又叹了口气,“有钱的话,大概选择会更多一些,如果我是拆二代的话也不会这么烦恼了。”
“所以师姐,你还是考虑法务吗?”田忆彤问。
“嗯呐,今年的省考我也没怎么准备。这几天也看了仲裁委和公证处的一些信息,有的去年就招过了,今年还没有消息。还有一些法院的合同法助,但是合同的又不稳定又累钱又少,法务至少钱会多一些。”
“法务的话,目前看到的国企不多,而且基本都是一些重工企业,可能我的性别不占优势。要不然就是去国企和外企做行政,有的也会招一些法学专业。我本来也想去外企,但是一些外企的法务部门不怎么招人,甚至有的直接外包给了律所。”
陈苒翻了翻收藏的信息,“我可以发给你一些公众号,现在就可以慢慢关注一下,大概了解一些就业情况。”
“师姐,谢谢你。不过今天听了你这一通电话,我更焦虑了。”田忆彤的语气有点幽怨。
“也让你早早体验一下找工作的艰辛,先做好心理准备。”陈苒笑眯眯地说,“彤彤宝贝,早做准备,可别像我这样。”
6月份最终告别那天,陈苒久违的踏入校园。看着比以往少了许多人的法学院,有种无奈的伤感。
“师姐,还好我们都在广州,回来还不算麻烦。郑哲就惨了,研院现在不让距离远的外省研一研二学生回校,估计要等9月份新学期才能回来。”田忆彤把手中的小花束递给了陈苒,“恭喜毕业。”
“不然毕业这么大的事,怎么我们都应该出去吃一顿。而且我们经常去的那家清吧,换了新主唱,声音很不错,本来想着我们三个能一起庆祝一下。”田忆彤很遗憾。
“我们两个去就行了。”陈苒摇摇头,“反正我就在这边,等你们开学我不忙的时候也可以一起去吃饭。”
陈苒接过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最后在法学院门口冲着田忆彤的镜头笑。
她至今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毕业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