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渐进,也不扼杀一些乱发散的思考的方式。
在她起伏的神情姿态、感染力充沛的语调和飞快的提问解答的吐字中,你那些长久积攒下的疑问,很快就□□脆利落地收拾完。
同时,“……既然之前的内容都记住,那我考考你这里啊,”讲到兴致之处,也没有管是在外面,珐露珊随手拿出自己身上备着的笔现场出题,“……以下三种字符的变形,哪一种是和现代通用的须弥文字关联最深的?”
相比用虚空,她更喜欢用纸张、笔墨、思维的虚与实物的实——相关联的知识传导方式,来教学。
单是看她的出题思路,就很有趣。
“选c类,”思考一会,你给出答案,笔尖点点,“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嗯嗯,第一点答的很准,看得出来基础很扎实。第二点涉及到扩展的内容,是根据一位学者的研究来的吗,思路还有些简单。
因论派可能靠史料记载而后分析出内容作为二手史料来繁复利用,知论派却不会。”
她跟着讲解道,“要用更为直接的证据来证明、验证你的推断。文字是固定在体裁上的东西,一无法写成二,正确就是正确,规律就是规律……”
她的话比身旁流动的活水还要细腻润泽,“……我们常说以文字认识世界、那天的来源是?地的来源是?词组从哪里结合?韵律由什么构成?发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样的翻译能准确表达另一个国家的东西……这些都是需要确定性的东西。”
讲到这里,珐露珊忽而兴致勃勃地道,“你知道因论派和知论派的争论吗?”
翻翻大脑里的东西,不得不说进入须弥后就记得很清晰,“好像是关于两方交互领域后,对对方的批判?”
“没错!”珐露珊额头上的呆毛灵动地翘起,正如她话语里掩盖不住的兴奋,“哎呀呀,现在的学生啊,对彼此下手是越来越狠了。当年我们可没把这种程度的话说出来过。”
“不过也算是互相验证吧。”珐露珊很坦然,“无论因论派说知论派是从狭隘的学科角度入手,不能得出广泛的结论。还是知论派说因论派先射箭后画靶,试图总结长期普遍的准则定式……*”
“都很有用,对双方来说。”你点点头,手指飞快地在新开的一张纸上写下新的问题,“……因论派和知论派的学科互建的可能性是?”
“就是这样,”珐露珊非常支持你,“学者,尤其是你这样的学者,更看重先广后深的,对其他知识的吸收、理解、反思、结合,是很重要的。”
“目前那争论的两位好像还没有这个意识。”你想了想,回到。
“唔,努力研究自己认定的东西,不断深入,反而最后真的以自己的观念驳倒对方,又怎么不算一种有效用的学习方式呢?”珐露珊轻快地说,摊摊手,“学习的方式又不是只有一种。”
“……”
不得不承认的是,“……有道理。”
……
机关传来滴滴的节奏,珐露珊的教学让金色太阳在天际运转的弧度,凭空加快至完满垂落的时刻。
学生们陆陆续续从教令院走出,坐了一下午,你们也觉得彼此的用脑程度都差不多了。抬抬手,甩甩肩膀,珐露珊从自己随身带的地方拿出本书,“这是最近的作业,看完之后写一篇感想给我就行。”
“……施尔乐*?”
艰难地念出仅有的能看懂的词语,你迅速地找到对应的意思,“诗歌?”
“是啊,这可是我当年,学院里最流行的情诗合辑本,包含了多种正在研究的语言。哎呀,当时要是有人背着里面的一首诗去告白,被告白的也背下来答复,他们就成啦!”
珐露珊敲敲书的封面,怀念道,“那时……”
“诗歌对文学的研究重要性我清楚,历史里也有史诗的地位……可,情诗对文字学来说又是什么?”
翻翻书本,你对里面或认识或陌生的文字感到些许的距离。手指抚摸过泛黄的纸张,墨迹和笔触所构成的东西,仅仅是浮在纸面上,而非……
“[啊,正是为了你,才来到这人世间。让我们在永别之前,紧紧地相依相傍……]*”
沉寂之中,一段优美陌生的音调怦然地从珐露珊的口中说出。她看着你,眉梢轻挑,口中发出的音却是婉转黏连,甜蜜多姿的。
也可以说,富有生命的。
“……”
“哼哼,”念完诗的人抱住手臂,一扬声,“怎么样,这下搞清楚了没?”
“我明白了。”
你合上诗集,紧紧地将其扣在怀里: 文字,语言,还有情感……
你怎么会忘了这种感觉?
你不能忘啊!
“平常学习也要放松嘛,偶尔读读诗,不是很好的休息吗?”珐露珊主动走在前面,马尾一跳一跳的,“这个作业也不要求什么,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