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先前料错了,朱棣没想过吞了孙儿的八仙坊。
“朕只要你一个态度。”皇帝点了点奏折,还有闲心欣赏了下孙儿这手好字:“这个态度就很好。”
“朕何曾怕过费钱?北伐这么费钱的事,朕说要打,不也还是打下来了。”
朱棣说着,故意斜着目光看了夏原吉一眼,好像在无声挑衅“你再骂一句朕试试”。后者无奈,却终究再没说什么。
“朕只是想看看,你对这海运是怎么想的。”
只有朱瞻基也坚持开海,朱棣现在做这些海运的尝试才有意义。
不然的话,本代用尽力气开海,下一代却轻轻松松又把海关禁了,那朱棣往海上扔的银子可真算是打了水漂。
“国库应该还有多余银两的,对吧,夏尚书。”朱棣跟孙儿说完话,转向夏原吉,语气立刻变得冷冽起来:
“朕没记错的话,前几日你刚从瞻基这儿诓走一批银子呢。”
夏原吉敢怒不敢言。
他明明是按规矩办事来着,什么叫诓?难道皇太孙赚了那么多银子,都要收归私库,不给国库一分钱么?那跟无良奸商有什么区别?
他生生把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压回喉咙里,转而回道:“国库尚有存银支持海运,但海上航行需要熟练的老船工掌舵,恐怕一时招不到足够的人手。”
朱棣也晓得此事急不得,点了点头:“此事就交由你与漕运总督陈瑄一同办理,他那处有银钱上的需求,你要时时供给,不可有误。”
“皇爷爷。”等夏原吉离开后,朱瞻基咳嗽一声说道,“观礼部最近动作,您是想要招安三佛齐王么?”
朱棣确实有这个打算。
三佛齐王梁道明,原本是广东南海人士,在本朝动乱时逃往三佛齐,竟在当地混了个土著大王出来。
朱棣花了大力气试行的四次海运里,船只有三次是遇上海浪翻没的,剩下一次就是被这位梁道明给劫了。
敢劫大明的海船,这位三佛齐王看起来是位胆大包天的人物。
但他劫完船之后的反应,倒是很有意思:他只收走了船舱里押送的粮食,放回了船上的所有船工,没有谋害人命,还托他们传话,话语里对大明的姿态满是恭敬。
三佛齐王在故作玄虚,朱棣却不耐烦与他打机锋,打算直接派礼部前去招安。
如果他肯顺势招安,那自然皆大欢喜,大明水师正好可以吸纳几艘大船;如果他不肯招安,那也没事,大明水师正好拿他练练手。
无论怎样,朱棣都不会让大明吃亏。
而朱瞻基更贪心一点,他想要在不吃亏的基础上,把这个三佛齐王利用压榨到极致:
“三佛齐那边的船只性能未必比我们好,却可以在掠夺了我们的海运后扬长而去。说明他们之中,有对海上气象颇为熟悉之人。”
梁道明一人前来招安没有意义,要把他麾下的这些能人异士一同招来才好。
不过朱瞻基不用把小心思点明,朱棣已经心领神会,甚至更进一步:
“朕刚好想在海运港口处建几座水师学堂,三佛齐王若是有心,就该带着几个经验丰富的属下来给朕做师资。”
至于梁道明到底有没有心,那不重要,礼部的使臣会教他如何有心的。
-
朱瞻基从乾清宫告辞,在回到景云宫的路上,接到一则消息。
“郑和回来了!”
他脚步顿了顿,知道在他收到消息的档口,郑和应该已经入宫觐见了。
朱瞻基在小时候见过郑和一面,但没来得及混熟,后者就领皇命带船队出海了。沿途与多个国家友好交流、互换特产,一直到今年才回来。
郑和的手下抽调了许多大明水师的精锐,朱瞻基当时人微言轻,只来得及派出唯一的一个心腹,也不知道他有没有随郑和一起平安回来。
朱瞻基几乎想立刻折返回乾清宫,但随即想起郑和船队出海的真正目的,又克制住自己,继续往景云宫走。
——说不定郑和正跟皇爷爷报告建文帝的行踪呢,可不能在这个时候讨人嫌。
-
回到景云宫,正殿空无一人,朱瞻基转到后殿,果不其然看到晴雯与玉哥儿的身影。
玉哥儿似乎也看出来他母妃抱他抱累了,主动躺回小床上。
也许是朱瞻基给雕的婴儿床太小了,布老虎玩腻了也挺无聊,那张小脸恹恹地呆着。晴雯看着忍不住心疼,把他搬到寝殿的大床上,叫他能自由自在地翻身。
见父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玉哥儿立刻停止了四肢并用的翻滚游戏,朝父亲伸出两只小手:“咿呀!”
要抱!
母妃抱他抱累了,这都是父亲不陪他的错,现在理所应当要轮到父亲抱他了!
婴儿的逻辑就是这般不讲道理,而朱瞻基不知道朱祁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