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腹地,忽兰忽失温。
这里原本是水草最丰美的一片原野,北烈人最喜欢在此放牧,如今这里却被震天的杀声浸没,数百里内牛羊不闻。
在此血战的,正是生长于斯的北烈骑兵,与北上讨伐的大明军队。
北烈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身为长在马背上的猛将,他们有朝一日居然被那些文绉绉的中原人给追得死去活来。
在第一轮的轰炸之后,明军居然就没再用火铳了,而是组成了高头大马的骑兵队,朝着草原儿郎们发起了冲锋!
而自己这边的人马,还真让他们给冲散了!
须知,要是死在火铳口下当个炮灰,也勉强可以说是为了身后的兄弟们争取时间:
火药装填时有个空档,以前北烈南侵时,就是利用这个空档扫荡了一轮又一轮的明军步兵。
只要能赢,就能南下烧杀掳掠,好好享受一番。为此,冲在前边的儿郎死上一死,也是值当的。
然而,今日的局面偏偏反了过来!
长生天在上,己方的骑兵与明军骑兵对冲,被冲溃的居然变成了己方,敌军却缴获了无数辎重……
马蹄扬起的烟尘气里,他们的脑子混沌一片,只有四个字分外清晰:奇耻大辱!
“继续追!”另一边军容肃整的方阵中央,被坚执锐的中年男子发布了军令,“允许前方自由变阵,分散追击,不留活口!”
此人正是大明新任皇帝、此次北伐的大元帅,朱棣。
明军乘胜追击,朱棣亲自催动战马,向前奔袭而去,刀尖直指北烈王廷。
该说北烈人不愧是能征善战的种族,哪怕被冲溃了数次,眼见后方骑兵势不可挡,一些人也依旧在收拢马匹,挥舞着马刀,试图转身迎战。
朱棣并不担心这些小范围的反扑。
因为更多的北烈人在玩命逃跑,一小部分人的不甘心只是困兽之斗,不会影响大局。
他气定神闲地指挥亲卫冲锋,与此同时,还有余兴教导自己的孙儿:
“瞻基,看见没有,对付北烈就要这样,先用神机营削其锋芒,再用骑兵和朵颜三卫——瞻基?”
环顾一圈,孙儿怎么不见了!
朱棣心急如焚,可也不敢大声呼唤动摇军心,只能发动探马极力搜寻皇太孙的踪迹。
过了片刻才有探马来报,带来的却是朱棣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太孙殿下似跟在侍卫李谦身侧,往九龙口处冲去了!”
-
朱瞻基,太子朱高炽的唯一嫡子,出生时被国师道衍批命“文星降世,生而知之”。
之后他也果真显露神通,三岁就能背诵经义、填诗作词,让朝中许多文臣都交口称赞,视其为儒学兴盛的希望(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还是太天真了)。
朱棣也很喜爱这个聪颖老成的太孙,不过他本人是马上皇帝,自然希望孙儿不仅文采斐然,还要武德充沛。
此次北伐将朱瞻基带出来,就是为了叫他亲历沙场,学习一下如何守好大明边关。
可是学习归学习,朱棣可没想过让孙儿那个小身板去冲击敌军啊!
万一皇太孙要是出个三长两短,这可怎么好!
须知,此次北伐他纠集了长江以北半国之力,收拾个北烈还要把皇太孙搭进去,那可真比前宋还丢脸。
“命神机营火速前往九龙口,接应皇太孙!”朱棣咬着牙下令,“务必驱散北烈蛮夷,护太孙周全!”
话虽如此,朱棣心里也知道,沙场上消息传递何其缓慢,在探马来报之时,朱瞻基的生死就已经难料了。
-
此时此刻,李谦和朱瞻基已经赶着北烈人追到了九龙口。
李谦之前是跟着朱棣打仗的,猛冲的习惯在做了太孙亲卫后依旧改不掉,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自己猛冲的时候,朱瞻基也跟了上来。
要命啊,那可是皇太孙!
他连忙勒缓了胯下骏马,第一时间回护在皇太孙身边,将方戬舞得密不透风,生怕哪里窜出枝冷箭给朱瞻基脑袋上来一下。
然而,追杀逃兵最忌露怯,北烈人见他速度放缓,还以为他追累了,便有几个骑兵将他们围了起来,准备趁机清理一下后路。
李谦以一敌多,也渐渐力有不支,一个不留神,方戬被面前敌将套索缠住,另一把马刀从侧面劈了过来,险险被朱瞻基用长剑挑开。
仅仅出手了这一次,朱瞻基的手腕就感到一阵酸麻。
嘶,这副身子骨上战场还是太嫩了些,看来回朝后要加强锻炼了。
当然,如果能有幸回去的话。朱瞻基维持着冷静思忖道。
他顾不得手腕难受,硬撑着不断挥剑,营造出一副尚未力竭的假象,试图震慑敌方。
与此同时,几名北烈骑兵终于合力将李谦扫落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