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来是想独自审问的,但在顾辞的要求下,她只好同意顾辞一同审问。既然如此,那林焕没道理不参加,于是自赵宝琮登基以来,西梁第一次出现了女帝、摄政王和帝师三人共审钦犯的场面,阵仗之大,让朝臣都不由感叹这个杨晓真是有面子。
审问地点设在勤政殿,这里也是赵宝琮面见群臣上早朝的地方,异常肃穆压抑。赵宝琮端坐帝位,顾辞和林焕在臣位对坐两侧,中间跪伏的,则是杨晓。
赵宝琮在高处看着下面的杨晓,良久,才开口,“你以前,可曾想过自己登上勤政殿的模样?”
杨晓身子一抖,“罪……罪臣不敢……”
“朕问过安卿,他说,他当年提拔你的时候,你亲口说过,有朝一日要登上勤政殿,在世家中,占一席之地。”赵宝琮慢慢说道,“如此志向,朕也很欣赏。”
杨晓伏得更低,“罪臣有负陛下期望,罪臣罪该万死。”
“你的确罪该万死,你不仅贪污了田赋银两,还连累了赏识你的安卿。”赵宝琮叹了一口气,“安卿是先帝留给朕的重臣,几十年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只可惜如今年近花甲,却要背一个识人不清的罪名,了却残生。”
杨晓的身体几乎贴在了地上,不敢说话。
“杨晓,”林焕开口,“我对你不了解,但我熟悉安大人。安大人身居司吏一职,在官吏察举上素来严之又严,你当年既然能得安大人青眼,想必是有家族庇荫,得乡绅举荐?”
“不……不是,”杨晓低声道,“罪臣家境贫寒,未能结识豪门望族。”
“那你是如何得安大人赏识的?”林焕又问。
“罪臣幼年丧父,是母亲日夜纺纱,才将臣拉扯大。”杨晓说道,“罪臣白天替母亲去卖纱,晚上在学堂做洒扫,借这个机会,也得了几本书,这才识了字。安大人有一日在学堂会友,偶遇罪臣,便送了罪臣一套经典,罪臣……便拜安大人为师。”
“呵。”突然,顾辞冷笑一声。
“顾卿何故发笑?”赵宝琮问道。
“回陛下,后面的事,不用杨晓再说,臣也知道大概了。”顾辞脸上笑容晏晏,眼中却没有一丝笑意,“不过是安大人一时善心大发,而此人趋炎附势罢了,这样的故事臣见过太多,不足为奇。”
“哦?”赵宝琮似乎有了兴趣,“安大人怜悯杨晓辛勤苦学,莫非反而有错?”
“发善心没有错,但是把私人感情用在选吏上,就是安大人的错。”顾辞继续道,“大梁选官用的是察举制,司吏不仅要查官吏才学,更要查其品行威望,缺一不可。而安大人当年察举杨晓,大概只是感动于他贫穷志坚,至于才华品德之类,便在这感动之下一笔带过了。至于后来选吏,自然是出于对学生的怜惜,如此随意,倒也不枉他流放漠东。”
“并非如此!”杨晓激动起来,“安大人对罪臣要求十分严格,从未徇过私情!”
“那就严格到让你贪污六百万两?”顾辞猛的提高声音,“你既然拜他为师,自然一言一行以他为榜样,由此可见,安证道道貌岸然,罪不容诛!”
杨晓此时全然忘记了礼数,直起身看着顾辞,张着嘴愣了半晌,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泪流满面。
“摄政王不必动怒,”林焕出言,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龙生九子尚且其子九貌,杨晓不过是安大人的学生,虽然受安大人教诲,但毕竟有他原本秉性,还是要耐心询问。”
“帝师所言有理,”赵宝琮也开口,“摄政王忧心社稷,一时气急,朕是理解的。可此事涉及安卿性命和安家一门,不能妄作决断。”
顾辞在赵宝琮和林焕两人之间看了一圈,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罪臣……就是在钱银上,与老师有了分歧。”许久,杨晓低声道。
赵宝琮心神一提,没有说话,静静等着他的下文。
“罪臣在当上司田官的第三年,遇上了一桩两族相争田地的案子。”杨晓目光暗淡,低声道,“原本的田垄界限多年被雨水冲刷,已难以界定,两族发生争执,便来找罪臣决断。其中一族,送给罪臣一百两白银,请求罪臣,多划给他们六亩。”
“你同意了?”林焕问。
“这一百两,是臣一年的俸禄。”杨晓低下头,“两家都是地方豪族,区区六亩田地,饿不死人,也撑不死人的。”
顾辞嗤笑,“你倒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得到这一百两后,罪臣买了一方名贵砚台,要送给老师。”杨晓继续道,“若没有老师举荐,罪臣便不能当上这个司田官,也就没有这意外之财。”
“安卿收下了?”赵宝琮问道。
“没有,老师将那个砚台,砸了个粉碎。”杨晓苦笑,“他勃然大怒,说那一百两不是豪族钱财,而是豪族剥夺来的民脂民膏,臣收下那一百两,无异于啖食百姓血肉。”
赵宝琮一怔——这倒的确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