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吐蕃人来说全新的世界。
关于山那边的传说,着实惊艳了小小的南求问。从那个时候开始,南求问便对外面的世界心生向往,他无比期盼离开勒通,去到一个广阔的世界,最后他也做到了,北地的苍凉,汉中的别样,南部的婉转,还有泰山的雄伟,黄河的奔腾,他都见识过了。
在黄河边儿上,南求问看见了带着孩童们春游的村学先生,他不自觉地想到了勒通的村学。家乡村学的先生去的最远的地方是锦城,关于山的那边,先生能说的寥寥无几,勒通的孩子们也如他儿时一样,只在话本上见过黄河,关于黄河的声音,他们从未听过,将来也未必有机会能亲耳倾听。
这一刻,南求问告诉自己:“我要将外面的故事,带回到勒通,带回到雪山。”
从那之后,南求问开始了自己的自己别样的教学生涯。不止是在勒通,沿途上他经过的每一个村子,只要有人愿意聆听,他便将自己一路上的见闻如数讲给村民。看着村民们,甚至是村学的先生们那求知若渴的模样,南求问觉得,他这一生就是不科举,不做官,也够了。
年幼时,商贩们给南求问种下了一颗种子,最后这个种子开花结果,又将新的种子播撒到更加偏远的村落。宋老尚书正是看到南求问那颗柔软的心,才决定收他做弟子,不教诗文,不讲经义,只是教他如何做老师。
“先生,您就不担心,那些人被外面的繁华迷花了眼,再不回村寨了吗?”阿昴如今考虑问题比以前全面多了,他也不自觉地有些担心。
南求问笑着说:“曾经师父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而我的答案也从未变过。”
“总会有想家的孩子,就像我一样,走着走着就想家了,回来了。安土重迁,这是刻在大楚人魂魄中的词,即使外面再繁华,也总会有人念着家乡。哪怕出去十人,只回来一人呢?”南先生笑着说:“足够了,足够了。”
是啊,与其担心孩子们被迷乱双眼,不如放手让他们自由地奔跑,毕竟家乡稻米的味道是一直停留在孩子们脑海中的,就像南求问说的那样,十中有一也好,百中有一也好,只要那个“一”始终存在就足够了。
南求问看着不再纠结的阿昴,也提出了一个,他至今都不知还如何回答的问题:“其实,师父还问了我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猪崽对于宋老尚书的每一个问题都很好奇,他抢先问道。
南求问依旧言笑晏晏,只是语气中多了一些自我矛盾:“我带回来的东西,会不会影响到村寨原有的传统呢?那些固有的习俗是否会因为这些外来的力量而受到冲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