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繁盛无比的禹都,不觉日渐萧条。
路上行人匆匆,军卒林立,战马奔腾,尽显肃杀。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人人头缠白布,神色哀痛。
自贤王身陨东山道,整个朝堂上下,就仿佛丢了魂一般。
哪怕是如左相伊安这等四朝元老,也是时时垂丧着脸,他的一双老眼愈渐浑浊,再也不复往日风采。
啪!
重重一拍桌案。
眼瞅着殿下群臣如丧考妣的模样,夏王暴怒:“贤王死了,朕还没死!”
“朕的大夏还没亡,从明天开始,谁若还是这般晦气模样,就休怪朕狠下杀手。”
闻听夏王盛怒之语,群臣如同一群提线木偶般,下意识地摘去头上白布。
瞳孔深处,满是失望。
贤王身死,他们甚至都没有看到夏王流露出一丝悲伤,反倒是屡屡怒骂、责备贤王无用。
每每念及,群臣心底深处寒意顿生,贤王尚且受到如此对待,又何况是他们呢?
大夏,还值得他们去效忠吗?
“哼!”
“安远侯逆贼正率百万之众,迫近王畿,匈奴南庭四十万铁骑也在蠢蠢欲动,随时准备西进,你们就没有什么想跟朕说的吗?”
重重一哼。
夏王满心怒火,愈渐旺盛。
他从未考虑过大夏到底为什么会成今日之局面,也没有反思过他自己这夏王当得是否有问题。
一直以来,他都只会斥责百官无能,逆贼该死。
闻言,群臣久久无声。
他们不是没有解决之法。
也不是完全没有能力。
之所以不愿出声,是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夏已支离破碎,纵然能解一时之危,最终也难逃覆亡之局。
他们没有提前寻找下家,参与祸害大夏,已算是对大夏尽忠了。
伊安几度想要张嘴开口,但每每话到嘴边,又是颓然的摇头,咽了回去。
踏!踏!踏!
正值大殿内寂静无声之际,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响彻整个大夏王宫。
一步一踏,有如踏在人心脉之上,扑通扑通的节奏感,让人为之心惊肉跳,面色泛白。
伴随着一道苍老的身影踏入金銮殿内,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
百官只见得一张布满皱纹的面庞上,死气横溢,长满了令人心悸的黑斑。
形同枯槁,却又释放着骇人的气机,仿若在散发着最后的余热般。
“臣等拜见老王爷!”
嘶!
倒吸一口凉气。
群臣俯首。
然而,在看到老王爷杨洪之后,他们却是好似看到了大夏的丧钟已经敲响。
若非亲眼所见,他们都不敢相信,昔日名震诸国,战神一般的人物,大夏最后的定海神针,老王爷杨洪,竟已暮气至此。
浓郁的死气,就连一个小孩子都能感受到,谁都知道,杨洪命不久矣。
指望他拯救大夏,根本不现实。
“叔公,您”
夏王猛地惊起。
“陛下,我寿元将尽,没多少时候了,就让我在死前,在为大夏江山,搏一线生机吧。”
“明日,老夫将挂帅出征,亲率百万威虎军,去会一会安远侯林武。”
“陛下也需即刻派人,去将临山道的百万大军调回王畿。”
“切记,不论如何,一定要守住王畿,守住了王畿,大夏就还有希望!”
老王爷叹息着说完后,有如耗尽了全部心力般,颓着身子,蹒跚离去,英雄迟暮,朝气不再,悲乎哀哉!
噗通一声!
茫然的跌坐在龙椅上,夏王的内心深处,不由得惶恐之意顿生。
呢喃自语道:“大夏,难道真的要完了吗?”
安南道,山郸城。
此地濒临东山道。
张角已经屯军于此,随时准备以雷霆一击,夺下东山道。
原先的城主府,已成了张角的居所。
这日,张角正在府内院子里悠闲品茶,享受着难得的安宁时刻。
只可惜,还没能等他享受多久,便正见一位黄巾士卒匆匆跑来禀报道:“天公将军,府外,有一人自称是匈奴南庭摩多太子的使者,想要求见于您。”
“匈奴南庭,摩多太子的使者?”
“有意思!让他来见我。”
张角放下茶杯,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之色。
他忽然觉得,也许,这是他的一个机会。
“沙木罕见过天公将军。”
不多时,便正见得,一位身着白袍,留着满脸胡须的中年大汉跟随着黄巾士卒来到张角这,微微躬身一礼。
“沙木罕?”
“说说吧,见我所为何事?”
张角瞥了一眼沙木罕,漫不经心的发问道。
沙木罕道:“天公将军快人快语,我就不开门见山了。”
“我乃是摩多太子的幕僚,此次,奉摩多太子之令,是要来告诉您,三日之后,东山道四十万匈奴铁骑,都将往大夏王畿杀去,您可趁势夺下东山道。”
张角瞳孔深处,一抹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