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自己姓什么,都得回忆半天。一家人面对一堆钱惊得合不拢嘴。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庄源村的此户人家,当晚连夜将家中所有破旧家具搬出,一夜间换了崭新!此举惹得村民奔走相告:
“发财了!寻古物发财了!”
消息像是枯柴逢烈火,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借风势,在龙泉乡烧了一把。
沉寂一时的各山山头,多了上山寻宝之人。谁会想到这么一座少有岩石、荆棘丛生的小土山包,竟会蕴藏着数量丛众多宝物,躺在山中无人知呢?
文物贩子如同潮水般,来了一拨又一拨。有的干脆租住庄源村、硝泉村,干起了贩卖文物的勾当。村子里多了南腔北调人。他们当中,不乏带着翻译、说着叽里瓜哇日本话的日本人。很快,有人明白了,日本人的到来,是因为看到了流落海外的文物中,惊现跪地而坐的金属俑。这些为数众多的金属俑中,男俑们头蓄发髻、女俑们背后有着裙摆。如此装束,与他们的先祖多了几分相似。为此,西南之地成了他们寻根问祖的发源地。有人不惜远渡重洋,前来寻根。
龙泉乡热闹异常。
最为热闹的是李家山同头。这个沉寂一时的山头,变得人头攒动。各路人马纷至沓来。有倒卖文物的、有探险的,还有挖宝的、闻讯而来外地富商。哗啦啦涌来的,还有轰鸣而至的工程队、包工头,各路人马齐齐涌上李家山,将不大的山头挤得人满为患。
山间的田间地头,越聚越多的村民一涌而上。人人四处挥镐舞锄,将四下里刨得面目皆非。有人甚至瞄向了早先开采过的李家山墓葬群。他们四处邀约着有机械的建筑老板,引领挖掘机上山,伺机而动,准备再来一次翻盗!
消息引发了各方关注。就在一批人涌上山头,准备大干一场时,一队武装警察人迅速上山,控制了局势。一支公安中队应运而生。多名警察进驻山头,封堵道路,叫停上山的重型机械,驱散上山村民,制止了一场准备盗采文物的破坏性挖掘。随后,中队在李家山山头筑起围墙,拉起警戒线,让上山人群就此止步。
公安中队的现身,阻断了一波又一波人的发财美梦。
人人唉声叹气,无功而返。
前来的寻宝的老板当中,有带领挖掘机上山,准备大干一场的建筑队老板罗云辉;有也怀揣发财梦的李富有,前来一探究竟。
两人赶到山头,已是满目疮痍。山头遍地盗洞,翻出的五色夯土,横七竖八,像是千年沉睡的山头开膛破肚,其状满目疮痍;原先完好的山地,高一堆土,西一深洞,成了秀发丛中的撮撮疤痢头。传得神乎其神的发财梦,就此收场。
如同江北建筑队一夜暴富的神话,终归落幕。
失望之余,罗云辉思忖,侯二哥说的没错,他这辈子是“掘井无水之相”。他虽然不懂如此晦涩、深奥的卦象,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但眼下发财无望,他只有让工人们开着他的挖掘机,回去做他的建筑老本行。
李富有此次上山,另有打算。他来龙泉,是冲着此地联结上、下两湖的独特地理位置而来。一地联两湖,是收购银鱼的极佳地点。选址在龙泉安营扎寨,是他此番前来的首要任务。他要寻下一块适宜建冷藏银鱼的冷库用地。只是惊闻龙泉山头现身文物,他跑来看过热闹。
热闹过后,两个曾经江海坝子的财团,刚一聚头,再一次分道扬镳。
寻宝梦破。罗云辉忿忿散去,李富有留了下来。
一连几日,李富有继续盘桓于龙泉乡。在他看来,龙泉乡物华天宝,坐拥上海湖一角,越东山,衔下海湖,附近渔民众多,已是两湖银鱼的聚散地。
最终,他好不容易瞄上了龙泉街头的一地块。为此,李富有走进了当地村公所。几经洽谈,双方最终敲定了合作意向。村公所看中的是李富有的财大气粗,有意招商;而李富有看中了当地的地理优势,投石问路。一时间,双方交谈甚欢。
一番恳谈之下,双方挑了一个上好日子,准备来日立下合同,交钱拿地。
一看事情有了头绪,李富有的老板派头上来了。他大大方方,提出来,今日之事,不枉连日来各位辛劳。我要请村公村几人选定一个饭馆,好好撮上一餐,再签合同。
吃饭这天,李富有另有要事,由杨焕琼特意赶来款待众人。
吃饭时间将近。餐馆忽拉拉来了一帮人。来人中,有拖儿带女的,有牵着年迈老人的,不一而足,一个接着一个涌入饭店。
原先定下的三桌人很快暴满。餐桌不够,杨焕琼赶紧请出餐馆老板,临时加桌。餐桌加来加去,骤然间由原先的三桌,变成十几桌,仍容纳不下前来的人。后头的人一望不到头,像是蚂蚁上树。即便杨焕琼再见过世面,仍慌了手脚。想到带来的钱款恐怕不足,她急忙打李富有电话告急。
电话通了。李富有一听说这头的吓人场面,懵了。一阵沉吟之后,他当即告诫杨焕琼,你只管吃饭、结账走人,至于签合同的事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