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着如何摆弄花草了。”
太后低眉垂眼,脸上是一种疲倦无奈的神气,秦哲有一瞬的心软,也缓了脸色道:“朕这就下旨让司宫台和上林署安排。”
平康帝走后,李良见上前撤掉他的杯,哂笑道:“早知如此,当初娘娘就不该认他为嫡,太子殿下一案,他承诺过的,竟不认了,像是彻底忘了似的。”
“不急。”杨培芝仍旧垂着眼,悠悠抿茶,“他的真面目不早看清了么,哀家会让他想起来的。”
秋雨绵绵无绝期,像是要把长安给彻底浇透,萧羽望着窗外颜色浓重的景发怔,从前他在雨中遇到过一双眸,它们能澄清头顶的天色。
“看什么呢?外头又没人。”谭翔走近他道。
萧羽回过神,提伞往外走。“萧泓然。”谭翔叫住他。
萧羽回头,谭翔却不言语。“怎么了?”他问他。
“萧泓然,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么?”谭翔问。
萧羽反问:“什么意思?”
他觉得他是想说:他在锻炼伪证。
谭翔又不言了,萧羽道:“靖王的案子与你无关,你不要过问。”
谭翔面有所思,“但是这件事与兵部有关。”
“谭雁举,你到底什么意思?”萧羽质问,“你把话说明白,我回答你。”
谭翔似笑非笑,与他对视片刻后道:“我是说,御史台审理靖王一案时,池浚询问靖王的一句话,不知你是否留意到了?我听来觉得很不对劲。”
萧羽微微眯眼凝视他,沉默了须臾,试探般的问道:“你也察觉到了?”
谭翔眼眸微亮,颔首道:“萧泓然,你相信我么?”
萧羽垂眼凝思半晌,又抬眼道:“相信。”
凭他谭雁举出身丰州天德军,曾是大秦的戍边将士。
谭翔靠在窗边向外看了眼,确认周边无人后,回眼看向他,“御史大夫池浚审问靖王时,提到了长安门禁上的官员,你觉得他是有意,还是无意?”
池浚的原话是“也许长安某个城门的官吏也同靖王有暗中苟合的行径”。
萧羽也向窗外看了眼,摇头说:“暂时还不能确定,但是在我听来确实不对劲。”
谭翔颔首,神色开始变得严肃,“顺永三十年秋,甘州高寨烽堠烽帅唐颂奉旨入京谋职,参与兵部武选,她的解状上记载,为其保荐的五位京官分别是金吾卫上将军宋白群,金吾卫翊府中郎将陈宵意,左右监门卫将军林策,金光门武侯铺铺长郑吟秋,兵部职方员外郎狄述。”(此处情节见11章)
“武选时,有权翻阅候选官员解状的兵部官员只有尚书乔盛还有你我二人。”萧羽接上他的思路分析,“乔盛已经辞官,与朝中之事再无干系,所以,眼下只有你我二人知晓此事。”
谭翔皱眉道:“当时我问过咱们部的狄述,他是出于热心帮忙,为唐颂做了保荐官(此处情节见11章末尾),那么其他四人,是出于什么目的保荐唐颂的?当时我就觉得奇怪。”
其他四人便是宋白群、陈宵意、林策以及郑吟秋。
萧羽挑明他的话,“他们八成是秦戎钺的人。”
谭翔嗤笑一声问:“什么时候猜到的?”
“当时就猜到了。”萧羽也皱了眉道:“假设咱们的猜测成立,而池浚的话有意,那么就说明……”
谭翔与他异口同声的道:“那么就说明,唐颂的解状被泄露了,咱们兵部有御史台一方的眼线。”
“说不清是什么感觉?”萧羽面色凝重不解,“眼下朝中的局势似乎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许多。”
“咱们得查出这个眼线是谁?”谭翔一边思忖,一边咬唇说:“此人能够接触到兵部的牒文,官级不会低于四品,谁知他还会不会窃取兵部其他方面的机密?管他是御史台一派还是太极宫一方的人,不能再放任下去了,我是真的膈应这种被人监视掌控的感觉。”
萧羽再次看向窗外,那天色又阴沉了几分。
“萧尚书,针对靖王第一次推问的证词,您可有更改?”
此时萧羽已身处靖王一案二次推问的正堂中,他回过神抬眸,视着问话的池浚道:“无。”
池浚又依次向诸牧监大监江陌和泾阳马场闲厩使曹阳发出询问,他们两人也保留自己的初次证言。
接着,御史台请出负责取会的中书省长官,即中书令段浔。池浚对他道:“请段学士公示取会结果。”
段浔向平康帝行一礼,再向靖王行一礼,然后同池浚对接,他的话语很简短:“经中书省查证,御史台提供的证据无误。”
池浚听后,看向靖王道:“殿下罪状分明,您可认罪?”
罪状分明。
这是一条完美的证据链条,截止目前,四人证言,三份证物,相互紧密扣合,指证了靖王的罪行。
在堂外听起来,靖王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