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童年岁月。邓绥也留意到了刘肇强调“温柔”二字,而联想到了大哥邓骘说过:“男人最无法抗拒也最无法忘怀的,永远是最温柔的女人…”
窦婵就是一个言行皆流露无限温柔的女人。邓绥记得,当初自己刚进宫,跻身众采女之列,一道去拜见太后,就讶然发现:窦太后讲话的声调好柔软!真难相信太后会如此不摆架子,对一群既是小辈、又是低阶的采女们轻声细语!
邓绥所见到的窦太后已有三十五岁以上,额头眼角都有不少细纹,但瓜子脸上五官比例依然恰到好处,让人看得出来,她起初在青春年华入宫时,必定曾有多么艳光照人!这样柔媚的她,怎会硬着心肠去害死了另外四名女子?
假如换了自己处于她的位置,可不会那样心狠手辣吧?邓绥不禁默默自问。
邓绥可想而知:窦婵当年已贵为皇后,无子能够收养妃嫔之子,并非严重问题,大可不必铲除有子妃嫔。那么,窦皇后处心积虑迫使两名宋贵人和两名梁贵人自杀,最主要的动机应不在于确保名位存续,而在于拔掉眼中钉…
窦婵具有一种格外女性化的媚态,可谓女人中的女人。由此推论,想必窦婵甚为在意男女情愛,以致意欲独占皇帝夫君的恩宠…
从先帝驾崩后,窦太后曾有情夫的事实来看,亦可确认窦婵是个很需要男人的女人。换言之,少不了男人的窦婵极有可能是为了抓紧皇帝夫君,才不惜杀害情敌...
邓绥暗中揣测至此,即可断定自己不会变成另一个窦婵。邓绥既不愛刘肇,那就不会把后宫其餘女人一概视为情敌。
在男女方面,邓绥自知先天并无窦婵那种与生俱来的妩媚风情,乃因后天努力学会了献媚之道,才迷住了刘肇。或许正由于邓绥本身并不太沉迷于男女之事,也从不想独占刘肇,邓绥自信做得到只效法窦婵对付男人的本事,而不蓄意加害别的女人!
邓绥胸怀宽广,对天下大事的兴趣远远甚于对刘肇一人的关注。尽管刘肇并未看出这一点,却已领略到了邓绥具有献策的才智。刘肇由此想起了自己有一天随口询问刚在后宫授过课的班昭:后宫妃嫔文章都写得如何?结果。班昭回答的客套话之中,显然对邓贵人最赞不绝口。看来绥绥不止是美妾,也能作为贤内助!
刘肇在真实身世所带来的震撼难以平复之际,难免定不下心来处理大姨母梁嫕上书之事。多亏邓绥从旁提供中肯的意见,刘肇才总算理清了思路。
稍后,刘肇加以深思熟虑一番,终究决定不废窦太后,也不动已经拟好的谥号章德,并且要按照原定计划,让章德太后与先帝合葬于敬陵。纵有太尉张酺、司徒刘方、司空张奋等人上奏,一致主张依照光武皇帝废黜吕太后的前例,贬去窦太后的尊号 ,但是,刘肇按照邓绥代拟的草稿,亲笔回复了一篇既合情合理又无懈可击的手诏:“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事十年,深惟大义。礼,臣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上官太后亦无降黜,其勿复议!”
此一手诏提及的上官太后,乃是西汉权臣霍光的外孙女。她虚岁只有六岁时,就嫁给了虚岁十二的刘弗陵为皇后。后来刘弗陵驾崩,上官皇后升为太后时,她虚岁年仅十五!
刘弗陵无子。因此,霍光等大臣先拥立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却又在二十七天后废掉胡作非为的刘贺,改立汉武帝嫡长子刘据的孙子刘询。
霍光对刘询虽有拥戴之功,但霍家人过于跋扈,让刘询看不顺眼。后来,霍夫人为了要女儿当皇后,竟与女医淳于衍合谋毒死了刘询心爱的皇后许平君。刘询哀痛之余,越发暗恨霍家!
刘询顾忌霍光位高权重,一直等到霍光去世后,才清算霍氏满门。不过,霍家虽是上官太后的母系家族,上官太后却未受牵连,仍居太后尊位。
上官太后的生平故事,刘肇虽曾有所闻,却从未放在心上。若非邓绥提出,刘肇还真想不起有什么案例可以援用来支持自己的裁决。邓绥的博学与机智真让刘肇赞许不已!
刘肇尤其激赏邓绥代笔的“恩不忍离,义不忍亏”,觉得这八个字道尽了自己从小敬慕养母,而对养母狠不下心的衷情… 绥绥真是朕的红颜知己啊!
本来,邓绥最吸引刘肇之处是她的出众外型。然而一旦经过了共同解决刘肇生平最棘手的难题,刘肇又认知了邓绥的丰富内涵。刘肇对邓绥的愛意自然益发加深了…
刘肇越来越认为:绥绥这般懂得为朕解忧,实在比阴勗更有资格当皇后!
虽然,刘肇唯恐讲出来会引起邓绥惶惶自责,而没有对邓绥明言这种想法,却让邓绥感应到了。邓绥假装浑然不觉,但心底却冒出了奇异的直觉———迟早有一天,封后的梦想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