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顿时又来了精神,连连道谢。
“对了,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赵兰被她吵得头疼,赶紧岔开话题。
“厉枝。”
赵兰笑了:“这名字好记,还有这大高个!行了,我会跟门卫打好招呼的。”
厉枝没想到,赵兰居然这么重视自己那两条裙子,看来不管哪个年代的女人,在漂亮衣服面前都没抵抗力。
和赵兰约好后,厉枝便收了钱离开了。
因为她身上没有票,这钱在市里也很难花出去,黑市不要票的东西又太贵,因此厉枝直接买了张车票回了部队。
捏着兜里的那点钱,厉枝心情有些复杂,没想到她也有为钱发愁的一天,甚至为了几毛钱的车费,头铁的跑了好几十里路去市里。
不过很快她就打起了精神,毕竟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她治好李立,还有出任务未归的那两位战友的隐疾,那就是妥妥的活广告,到时还愁赚不到钱。
回到部队后,厉枝没有先回家属去,而是拐了个弯,去了部队旁边的兴隆大队。
兴隆大队因为挨着部队,所以这里的老乡不仅种地,大队还搞集体养殖,所以每家的鸡鸭鹅限数,要比其他地方多出不少。
有养鸡鸭鹅的,也有养鱼的,还有个豆腐坊,除了他们自己的日常开销,多出来的东西,可以卖给部队,不算投机倒把,但不能私自拿到其他地方去卖。
因此厉枝即便没票,以军嫂的身份,在兴隆大队也是能买到东西的,只是价格要比市价稍微高出一些,但比起黑市的东西还是便宜很多。
原主是兴隆大队的常客,基本大队里的人都认识她,毕竟她隔三差五就要来一趟,并且每趟不是买鹅就是买鱼的,老乡们想不认识她都难。
“小厉同志,今天又要买什么啊?”
兴隆大队的大队长刚好也从市里回来,看见厉枝后,摇着自行车的铃铛打了个招呼。
厉枝道:“正想去您那里买点粮食。”
根据记忆,兴隆大队粮食最富余的人家,就是这位郭大队长家,正好赶巧在这撞上,便同他说了。
郭大队长闻言下了车,对厉枝道:
“你要是想要大米白面的细粮,就别跑了,我家也没有,前几天你拿来换大鹅那些细粮,刚被我送去给在市里的大儿子家了。要是你吃的惯,二合面到是能匀你十斤。”
“吃得惯,那就麻烦大队长了!”
“这有啥,那我先回去称出来,你再看看还要买点啥,等下买好了就去我家拿。”
“成!”
厉枝应下后,去买了条大头鲢,又去常去的老乡家,买了些他们自留地里种的黄瓜西红柿和土豆辣椒啥的,最后又去买了块豆腐和十个鸡蛋。
这年头虽然粮食稀缺,工资也低,但钱也是真经用,厉枝买鱼买菜又买粮食,加起来还没花到五块钱。
原本被厉枝略微嫌少的那十八块钱,如今看来,至少够她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一个月,应该够她缓过来的了。
不过她答应赵兰的那两条裙子,还是会找时间拿去给她看看。
虽然她没打算靠卖衣服维持生活,但要是能结识赵兰这种有钱又爽快的人,以后即便她卖别的东西,也会轻松许多。
路过部队那边岗哨亭的时候,一个大家都叫他小山子的小战士正在站岗,因为天太热,他被热得满脸通红,就连身上的军装,也早已被汗打湿了。
厉枝记得,原书中就是面前这个小山子,把李玉锦的遗体从战场上背回去的,为此他的一条腿还留下了终生残疾。
看着面前目光清澈的少年,厉枝不由心生敬意,还有一丝怜惜,她从网兜里拿出两个西红柿和两条黄瓜,悄悄放到哨岗亭里就走了。
小山子站岗时不便说话,想说不要时,厉枝已经走远了,只能默默给她的背影行了个军礼。
不过小山子心中有些犯嘀咕,心说他们这位嫂子,不是从来都是有东西自己吃的吗。
以前不管她从外面拎回多少好吃的,路过他们岗哨亭时,可从来连客气一句都没有,今天怎么突然就转性了?
不过嘀咕归嘀咕,他还是很感谢厉枝的,毕竟这年头,不是谁都能大方的一送就是两个西红柿和两条黄瓜的。
厉枝回到家,又过了午饭点,李玉锦不知是生气了,还是想让她自己拿钱买吃的,今天没再给她打午饭回来。
厉枝也没在意,毕竟生活费的问题暂时解决了。
她把鱼先杀了,用鱼头炖了豆腐,鱼身做了红烧鱼块,又用二合面加了葱花和鸡蛋,烙了几张葱油蛋饼。
因为心里还记着张春喜给她的那两个馒头,反正这么大一条鱼她也吃不完,就装了一碗红烧鱼块给她送了过去,另外也想问问王胜利的情况。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张春喜刚看见她端着的鱼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