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了两段,一股由直隶东明县南门外下注,水行七分,与赵王河下注漫水汇流,另一股穿过洪河后继续向东北流,汇聚漆河。
兰阳附近的几条大河,都被夺流。
周边几府,皆成泽国。
而此时,始作俑者的那伙人,却已经乘船返回了曹州府,呆在城中高处看着一片黄海。
水势之大,甚至让张于天、黄登孝都不敢面对。
不过这大水一冲,李化鲸的叛乱,也确实被冲下去了,不管是李化鲸还是榆园军,都被这突然其如的大洪水冲了个措手不及,洪水一到,不管是官吏、豪强还是穷苦百姓,都是一视同仁。
到处是水。
无数地方被淹没,只有少数地方在洪水中成为孤岛,幸存的人们成了洪灾难民,哪还能谈其它。
损失最惨重的是榆园军,原本占据榆园这个大本营,多年的经营,有地下百里通道,结果洪水突然涌来,许多人被淹死,坑道里住的人、存的粮草也都没了。
幸存的人抱着榆树梢逃过一劫,却得面临着吃什么,去哪里的艰难选择。
洪水中,到处都是人和牲畜动物的死尸,泡的发胀。
大水之后必有大疫,然后还有大饥,对于河南河北山东几省的百姓来说,最悲惨的时候已经到来。
此时已经顾不得其它,所有人都要想办法挣扎求生。
千里平原,顿成汪洋。
黄河流经山东八百里,流经二十一州县,决口后,使的三十四个州县受灾,多个县城被淹没。
相比起河南、河北两地,山东受此决口遭受水灾最为严重。
黄河转向东北而流,最终夺大清河出海,这是黄河又一次大改道,还漫冲了多条河流堤坝,甚至把运河堤给冲了。
地上悬河淤积的那些泥沙,倾泄而下,水过之处,留下无数的泥沙,那些良田沃土都被毁。
而此时正是雨水季节,大雨仍在接连下着,上游不断宣泄而下的洪水,使的这场水灾还在不断的扩大,一路向东。
遍及三省,数十州县。
一切都被打断了。
李化鲸也只得乘船水上,马贼丁维丘甚至马都冲没了,乘着木排上了梁山。
黄河大决口,天灾偏又遇上不久前清廷迁淮南的人祸,淮南的百姓刚被驱赶着到淮北,结果黄河大决口,北边出现千里大灾。
两个碰到一场,惨无人道。
泛区宽达几十里至百余里,长八百里,上千万亩耕地被淹,淹死百姓无数。
而更多的百姓被洪水困饿,勉强逃过一劫,也还要面临接下来的饥荒和疫情。
这将影响三省近数十州县,起码要淹死饿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
这样的惨剧,却出自一个害怕府城被义军攻占的河道同知的主动决堤。
这样的历史惨事,后来的历史上还发生过一次,在花园口决堤。
当初李自成打开封的时候,也决过黄河堤,但影响没有这次的大,此时恰逢雨季,又遇洪峰相叠,本来水就大,偏远的还是在黄河关键的一处位置,铜瓦厢这里的黄河拐了一个大弯,折向东南流,这一决口,漫向东北,大半个山东受灾。
李自成三打开封,扒开黄河大堤,水冲开封,据说城内三十四万人几死绝,仅存三万余人。
而这次的决口,必将使上千万人受灾。
其实先前的黄河道,也是人为改道的,南宋军队为了阻挡金兵南下,在河南滑县扒开黄河大堤,以水挡兵,导致黄河流入泗水,最后夺淮入海。
这次扒堤后,黄河形成了新旧两条河道,并在从黄河到淮河之间到处摆荡。由于这个位置刚好处于南宋与金国的对峙前线,因此宋金双方都无意堵塞决口,以致黄河在整个南宋时期,一直在北方呈现到处泛滥摆荡局面。
后来金朝被蒙古大败,金哀宗在蒙古人的一路追击下,不得不南下逃到开封,随后又逃到距离开封仅仅二百多里远的归德,当时,金兵试图扒开黄河水淹蒙古军队,结果派出去扒堤的部队全军覆没。随后,蒙古军队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将计就计想水淹归德,于是直接扒开了黄河大堤。没想到归德城地势高,黄河水竟然绕城而去,但泛滥的黄河,却给黄泛区造成了巨大伤害。
蒙古人扒开黄河两年后,趁着金朝危亡,南宋军队北上与蒙古人争夺中原。为了阻挡宋朝军队,蒙古人再次人为扒开黄河。这一次地点则选择在了距离开封城北仅仅20多里的寸金淀,这也造成了黄河历史上的第五次大改道。
谁也想不到,如今明清在中原交战,鞑子地方守官因为惧怕投明的义军,也来了个扒堤放水挡兵,却会造成第六次大改道。
高元美几人也不会想到,他们虽然保住了曹州府不被义军攻占,甚至也确实重创了李化鲸的义军,但此举却等于是给清廷心窝子上狠狠捅了一刀。
本来中原战局就很被动的清廷,丢了江南,糜烂了湖广,弃了淮南,现在山东又淹了,三省十余府四十余州县受灾,七八座城被淹没冲毁。
黄泛区一二百里宽,长达几百里。
河南的运河都冲毁了,灾民上千万。
这不是心窝插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