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蘋还真想不通嬴政到底是为什么,或者说,她理解嬴政对自己的绝对自信,也知道在嬴政还清楚理智地活着的时候,就算老秦人对他不满离心,场面他还是能够控制得住。或许正因如此,嬴政没考虑过后世之君该怎么办。
她拉开抽屉找备好的针线把玉桂狗往围巾上缝:“你现在年轻体健,不必考虑百年之后的事,想必是更固执己见了,不喜欢分封,信不过旁人,觉得自己有那个精力事必躬亲,那是你的事。不过,你的儿子想要继位可就惨咯。有一个开创伟业的爹,还留下一大堆的烂摊子。人人只见开国之君的难,却没想过守成也难。你这当爹的都不管儿子,还有必要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吗?”
闻蘋说得很直白,也算是一针见血,并未藏私。她敢说,自然是不怕嬴政来个天子之怒,也不在乎嬴政可能有的任何反应。
这种话除了她,也不会有人这么直接说出来,嬴政顿时陷入了沉思,又实在无法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难道必须分封?我大秦立足于郡县制,难道不比从前更好?如今大秦已经是新的天下,自然应该是新的规矩。”
闻蘋缝了一半玉桂狗,听见这话干脆放下半成品,一双漆黑的眼定定看着他。嬴政心中不由凛然,下意识觉得她这才算是完全忍不住要说个痛快,不知道她要说出什么来,还真叫人挺紧张的。
“问题是你根本没有新的规矩。不依赖宗室,不分封诸子,你当这叫新规矩吗?郡县制要完全替代分封,恐怕还早了点,你这不过是半成品罢了。怪不得,怪不得……”闻蘋说起话来着实不留情,说着还不断摇头,又恢复了懒得说话的状态。
嬴政不由道:“现在朝堂难道不是清楚明白吗?中央到郡县,整整齐齐!”
闻蘋呵呵冷笑:“那你中央到郡县的官吏是哪里来的?难道能够完全不用公族宗室?更不要提有些地方还是地方豪强遗留的势力,更多的就是客卿。宗室就是因为这个不满吧?自家人放着不用,反而偏心一些巧言令色的外人。大秦能一统天下靠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但要守住江山,难道都用外人不成?你也知道防备六国杀你,怎么不知道防备秦人杀你?”
嬴政大惊:“为什么?!”
闻蘋耸耸肩:“胡亥不就是你的亲儿子,赵高难道不是你赵氏的自己人?你说为什么?当年你为什么把女儿嫁给王翦?是图他年纪大,图他般配你女儿吗?有些事你心里明明清楚,却总觉得有自己不足为虑,那就怪不得有一天这些人恨你入骨,比六国的人还想你死。”
自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公族宗室就一直被挤压生存空间,虽然可以靠军功挣得爵位,但又有多少人天生就是将才?他们虽然身份高贵,却不能获得与之匹敌的地位和土地,有多少怨恨可想而知。可笑的是商鞅死于变法前,还寄望被自己得罪死的贵族阶层能够救自己一命。
商鞅死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却没有被抛弃,秦国的宗室一直有很深的怨气。到了秦始皇时代就更不得了了,都一统六国天下归一,他们竟然还是不能登上政治舞台,分得应有的土地,爵位,拥有应有的权力。这叫他们怎么受得了?
几次三番有人支持分封诸子,这就是宗室统一的诉求,可嬴政总是硬顶着不肯,最后为此把扶苏远远贬谪,矛盾激化到这个地步,老秦人第一个要恨死嬴政。扶苏不是楚人的代表,不是儒家的代表,他和父亲的矛盾不只是他和儒士走得太近产生,而是因为他是嬴政的长子,他是公族宗室利益团体的代表,他天然的必须向他不愿意分权,分封的父亲发起挑战。
矛盾本就存在,不是凭空产生。
而且,军功封爵制度下,其实人并没有那么容易获得军功,军队中也有很多人是不满的。
当初嬴政去请王翦出山破楚,没少许诺好处,包括一个女儿,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让王翦进入了自家人的范围,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荣誉,甚至让女儿的送嫁队伍追随王翦而去,一方面固然是嬴政用人不拘一格,会招揽人心,一方面未尝不是一种加倍的恩赏,是王翦要来的。因为李信失败,嬴政也只能用他,对他的要求,只能全盘接受。
恰恰是王翦,对尚是秦王的嬴政说过,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王翦的功劳难道还不够大吗?
秦朝的军功制是很严苛的,而且给予的爵位不会拥有封地食邑。而拥有封地食邑,让勋爵藩王守卫国家,同时减轻造反可能的封爵制度,一直延续到几千年后的明朝。嬴政的思想还是太超前了,他不相信任何人,也不愿意给任何利益团体分权,就导致了他得罪了所有人。
他在位的十几年间,总是向外扩张,转移国内的矛盾,同时严防死守六国遗民死灰复燃,却没想过,亡秦者秦也。
过刚则折,嬴政还真是……
他如果不是这么固执,这么刚硬,就不是能灭六国的嬴政,但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他一手建立的大秦在后嬴政时代二世而亡。过于锋锐的就不长久,闻蘋深知这个道理。她话说得石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