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了几根胡萝卜、摘了一颗小南瓜。
没有榨汁机,李奕辰便提议将它们切碎了,利用张瑾的蛮力生榨,算是暗戳戳的报复。
然后用榨出来的蔬菜汁充当色素,给面团上色。
家族成员们一起搓小团子,一颗平均2克左右,七个人合力,搓的非常快。
煮熟,加糖,出锅。
餐具都是工作人员们自带的,像是食堂一样,一个个排着队来领自己的那一份。
院子的里气氛很奇怪,既有过节般的欢乐,又夹杂着即将分别的伤感。
虽然相处的时间只有五周,但是在李奕辰的主持、引导下,家族成员们都熟悉的很快,并且也相处的很融洽,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事情,难得在娱乐圈遇到一个如此和谐有趣的团队,吃完最后一顿早饭,大家都多多少少有些不舍。
“今天是我们家族录制的最后一期,这五周的时间里我们去过的五个村子,每一个村子都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感谢村子里的老人们、孩子们、积极帮助我们的人们,还有站在镜头之外,默默支持着我们的扶贫干部、警察、交警、医护人员等等,真心的向你们说声感谢。”
李奕辰对着镜头九十度鞠躬:“谢谢各位!”
“谢谢!”x6
崔晋源、王慕瑶等六位家族成员也跟着李奕辰一起鞠躬。
亲身经历了贫困村庄的种种不利,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力量的伟大,同时自豪于自己能为艰苦的扶贫事业贡献一点点宣传层面的力量。
这是他们录制《家族》第三期的时候就有的深刻体会。
《家族》第三期,他们去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村庄,悬崖村,
整个村庄位于海拔1500多米的悬崖之上,那里无法修路,全村一百多户居民,上下山的唯一方法,是在近乎九十度垂直的悬崖上用藤绳弄一条简陋的通天路,以垂直距离来算,差不多相当于爬一座三百层的高楼。
也被亲切地称作,爬天梯。
独特地理环境,曾一度令那里与世隔绝。
小孩子要上学,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攀悬崖峭壁,一个小不点大的孩子,天还没亮就去上学,要天黑才能到学校,摔一跤都是大事,没福气的话,人就没了。
落后,闭塞。
孩子们在成年之前,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回事,以为大家的生活都是这样的。
有的老人,已经好几年没下过山了,快不行的时候才想办法背下去看病。
悬崖上的村民几乎没有收入,自己种玉米自己吃。
想用玉米换钱的话,必须冒着生命危险背下山,可如果被知道是那个村下来的人,价格会直接被压一半,因为采购商人料准了你背下来就不可能再背回去了,所以根本卖不了什么钱。
战乱时代的世外桃源,却反过来,成为了和平现代的特困地区。
环环相扣的贫穷基因世世代代地烙印在他们身上。
这一切,直到国家派来了精英扶贫干部,以滴水穿石的毅力,因地制宜,背靠两个名为《精准扶贫》和《易地搬迁》能排在人类历史上前几位的超大型国家计划,耗资万亿在交通基建和教育上,情况才慢慢得以改善。
李奕辰他们到悬崖村的那天,扶贫书记一方面感谢他们的到来,另一方面也劝告他们。
“如果你有恐高症,最好不要尝试,量力而行,一般的女孩子我们默认爬不上去。”
“越往上越陡,最陡的一段,垂直向上,要手脚并用。”
“脚下踏空人就没了。”
扶贫书记去那里驻村五年,爬了五年,膝盖已经废了。
但成果是显著的。
在扶贫书记的带领下,通过各种途径,为悬崖村募集了百万资金,召集全村壮丁一起,一共背了一百多吨的钢管上山,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藤梯”换成了2556级的钢梯,村子终于有了“高速公路”。
然后国家出手了,先通水,然后通电,最后铺了光纤,连网络都有了,一百多年了,悬崖村的村民们终于睁眼看到了整个世界的样貌,跑步跟上现代化。
李奕辰恐高,王慕瑶她们体弱。
但每个人都是双腿发软,手心冒汗,咬牙坚持。
爬一段歇一段,爬了六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到达了山顶。
路上碰到下山的村民,妈妈背着书包走在后面,手里拽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绑在前面的小女孩身上。
李奕辰看到那一幕时,又欣慰、又辛酸。
那时是八月十号。
那一期节目录制完,扶贫书记笑着对他们说,再过一个月,悬崖村就要全村搬下山了,搬到政府为他们建的安置小区去,市场价五十万左右的房子,村民们每户只要出一万块钱,就可以拿到房产证,从此天梯变楼梯,孩子上学只要几分钟就能到学校了。
今天是八月二十五号。
差不多再过两周,悬崖村就不存在,以后那里会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帮助悬崖村增收。
李奕辰打算等悬崖村搬下来了,自己再开车回去看看,给村民们买点小礼物,庆祝他们过上了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