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进城(1 / 2)

沈逸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夸了一句,爹就要给自己买,连忙推辞。

沈老二却格外坚决,安抚道,庄稼人不会嫌牛多的。

沈老爷子思索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

“老哥,这两头牛我们都要了,您看还能不能再少点?”

老汉犹豫了好一会儿,道:“看你们面善,最多再少一两银子,但你们得答应我在小牛成年前不会将他们分开转卖。”

“好,成交。”沈老爷子爽快说道。

沈老爷子将事先准备好的十五两的银子从最里侧的衣襟里掏了出来,“老二,这省下的一两就算给你们吧,家里本来也是准备着十五两买牛。”

沈老二点头同意,从腰带内侧掏出一个钱袋,数了九两银子递给沈老爷子。

出门时,姜氏特意多拿了点银子给沈老二带上,以备不时之需,嘱咐了必须要买的东西,其他的让沈老二看着买。

姜氏还悄悄把沈老二拉到一侧低声叮嘱:三郎第一次去宁水镇,若是有看上的东西,合适就给他买,这孩子太懂事了点,从来不会像其他小孩一样向父母哭闹要东西。

沈逸看上了小牛。

沈老二就觉得挺合适的,买。

这并不是溺爱,沈老二真心觉得合适。家里田地多,两头牛轮换着休息,效率更高;此外,小牛长得快,过两年就可以拉牛车,家里用牛车用得最多的就是二房,自己出钱买的牛,也不惹其他房不快。

当然,最终要的是儿子喜欢。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汉接过银子,专门借了杆称银子的小秤,确认钱数对得上,就把拴着牛的绳子交给了沈老爷子。

到这一步,交易还没有结束。

还需要给牛上红契。

耕牛在农耕社会是一项重要的资源,甚至有时候牛命要比人命要值钱得多。

古代买卖耕牛很复杂,朝廷规定耕牛不允许私自宰杀,否则要挨板子;若是病死或者老死要先上报官府,才能自行处置,但牛角、牛皮这些必须要上交官府,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储备。

“买卖达成,事事顺遂。”老汉高声喊了一句祝语,让周围人都能听到,才对沈老爷子说道,“集市边上有个官府专门盖印处,我带你们去给牛上个红契,这红契要八十文,你们先准备好。”

沈逸他们跟着老汉来到集市边上的一个小木屋,猜想这里可能是官府设的办事处,专门给牛上红契盖印的,省得有人来回跑。

果然,那老汉跟其中一个官吏说了什么,就被带了进去,不一会儿就出来喊沈逸他们进去,“老哥,进来一下,你们也要按个手印。”

沈逸跟着他们进了木屋,里面摆着一张案几,一名书吏正伏在案几上奋笔疾书,沈逸凑上前去看,只见红契并不是他想象中的红纸,而是一张寻常的白纸。

纸上写明了买卖牛的时间、地点和经过,还有买方和卖方的名字,书吏写完,让两人来按手印。

沈老爷子不知想到了什么,询问书吏,能否将两只牛的买卖分开,大牛签他的名字,小牛签沈老二的。

说罢,又给书吏塞了几枚铜钱。

书吏脾气还算好,理解沈老爷子的顾虑,收了钱又重新起草两份,分别让三人按手印,再盖上官府专门的印章,契约就生效了。

签好红契,老汉就揣好银子告辞。

听沈老二说想带沈逸去宁水镇城里逛逛,沈老爷子没有同去,只说牵了牛去牛车那里等他们。

“老哥,你买了牛,要不要再买个车驾?”一个中介模样的人叫住了沈老爷子,极力推销。

沈老爷子却摇头拒绝,篾匠和木匠有些共通之处,他有工具,也会点木匠的手艺,可以自己做一辆。

那人只好失望离去。

*

宁水镇由于地势平坦,临近祁水,接通长江,水上交通十分便利,不仅是临祁县的行政中心,也是颖昌府的行政中心,比其他城镇繁华得多。

临祁县读书人的县试和府试都在这里考。

沈逸跟着沈老二进了内城,今天正好赶上一个月一次的大集,即使已经过了早市,依然人流拥挤。

街上热闹非凡,青石板铺道,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上面的招牌旗子迎风飞扬。

酒楼、食肆、药铺、茶肆、布庄等等,都汇聚在东市,各种小店铺或小摊贩也沿街摆开,小贩的叫卖声一声高过一声。

店铺虽多,街边的道路却十分宽敞,大路中间车马和行人川流不息。

沈逸将宁水镇与芙蓉镇做了比较,只能说,宁水镇不愧为府城,格外繁华。

沈逸跟着沈老二穿过街道,路过卖菜的区域,这里临近南街,商铺少,都是些摆摊的商贩,穿着较为普通,摊子卖的东西价格也实惠,来往的人也更多些。

人多,卖小吃的摊子也格外多,卖包子的摊主卖力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