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那些伤害性很大的医疗手段,在医院吊水也只是为了减轻点身体上的痛苦。
这一个月的相处,比她前面二十多年见到外公的时间还要长,医院这个地方,生离死别是常态,癌症这样的病症在外面听着很严重,在这个充满癌症的地方,听起来就跟萝卜白菜一样,没什么好稀奇的,你有,我也有,就是种类不同罢了。
易欢每天的工作就是盯着吊水瓶里还有没有水,到了饭点会有人用小推车把饭菜送来,拿着饭盒去打就行,都不用到食堂去排队,对癌症的害怕和恐惧在这日复一日简单的生活中逐渐减少。
后来,易欢的外婆结束了老家地里的农活和家里的鸡鸭,就安心的住到医院照顾老伴。
易欢在医院的跑腿生涯也就此结束,她找了个不是很正经的工作,连工资多少都不知道,就稀里糊涂的当上打工人。
又过了几个月,易欢的外公身体越来越不好,甚至到了床也下不了的地步。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夜晚,易欢像往常一样在卫生间洗内衣,她近视600度,除了工作和必要场合她是不戴眼镜的,手机里的有声小说正播放着她最喜欢的盗墓题材,月黑风高的夜晚,盗墓小队正在斗里跟大粽子搏杀,她正没有丝毫情感起伏的搓着衣服。
忽然,小说的声音停顿了一下,易欢一惊,此时她的父母都在医院照顾她外公,家里就她一个,黑暗给夜晚添加恐怖特效,她抬头的瞬间,看到了一张一寸照片大小的图片正从手机底部缓缓朝着顶端移动。
从开始到结束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情,易欢看不清图片内容,只模糊看到是一个男人的半身照,穿着白色的上衣,头围明显小于一般成年人,头发很短,这模糊的外貌特征和易欢记忆里的外公很贴切。
照片消失的下一秒,易欢反应过来,正准备去拿手机,一阵电话铃声再次打断正在播放的盗墓小说。
易欢将满是泡沫的右手往左袖子上一擦,就立即拿起手机,她看眼来电显示,是易妈妈打来的。
易欢滑向接听键,电话那头就传来易妈妈焦急的声音:“快来医院。”
她没多说什么,易欢却已经懂了她没说的话。
意欢回房间背上包,就去楼下打车去医院。
夜晚马路上没什么人,车来的却很快,她刚走到大门口,就来了辆空车,师傅一听她要去医院,也没再开口说话,油门一踩到底。
时隔多年,那个混乱的夜晚,易欢的记忆有些模糊,她好像忘记挂断易妈妈的电话,送她去医院的司机叔叔也没收钱,她一进病房,就听到有人说:“易欢来了,她赶过来了。您看,大家都在这,还有三个在外地的孙子也在回来的路上。您再等等。”
夜晚的病房里,阵阵哀嚎声从不同的方位传来,像是牙缝里挤来的,低不可闻,折叠床咯吱咯吱的响声此起彼伏,却很少能听到人打呼磨牙,连护士站处敲击键盘的声音都格外清晰,黑夜里,耳朵格外灵敏,白天听不到的一切响动此时都能一一识别。
易欢第一次深刻认识到这里是医院,是时时刻刻发生生离死别的癌症病房区,怎么可能像菜市场一样只是个普通的地方,就连迎接新生儿出生的产房都存在着一尸两命的悲剧,更别提癌症病房区这种随时宣布病人进入生命倒计时的地方。
外公的后事办的很隆重,是那种开着几十桌宴席的隆重。
前来吊唁的宾客挤满了外公家的前后院子,每个人身上都佩戴了表示哀思的物品,按照身份不同,对着外公的遗像磕头,鞠躬,一切结束后,饭菜纷纷端上桌子。
鸡鸭鱼肉样样俱全的席面,男人们喝酒吹牛,女人们谈笑聊天,好像开始的悲伤不复存在,伤心难过仿佛一张戴在脸上的面具,可以随时拿下来。
易欢看着收放自如的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荒谬,她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成长为这样成熟冷静的成年人。
从那天起,易欢再也没有去过外婆家里,外婆逢年过节都会到舅舅家,易欢一家三口也会过去一起吃饭。
有时候易妈妈在家时,也会让外婆过来小住一段时间。
外婆家的小院子印在易欢的记忆深处,想起时,总会记得那个瘦瘦的老人家正拿着菜刀在砧板上切菜,他站在堂屋里,一边切着菜,不时抬头朝门口处张望。
手上的菜刀一刻不停,孩子们太多,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菜品摆了满满一大桌子,他耳朵不好还有老花眼,看到孩子们进来,刀都来不及放下,就直接走到大门口迎接。
这个瞧瞧,那个看看,然后让他们去吃他新买回来的零食,他则继续回去切菜。
记忆里的外公面容逐渐模糊,但人还是很健朗。
如果可以,易欢再也不会回去,让小院一直保留着她记忆里的样子,让外公他老人家在里面好好生活着。
易欢对生死看的开,也没想过要长命百岁,她跟搭档约好等她三十岁的时候就过大寿,提前吃寿桃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