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海潮看着眼前这个两眼发光的小黑娃,想到以后那个阳光帅气高大又白净的青年,暗暗收敛了情绪。
她正准备把碗里最后一口粥吃完,还没把碗端起,只见好几个禾虾被拨落到碗里。一抬眼,就看见小胖墩嘴唇带着油光,一手端着那个装禾虾的盘子,另一只手捏着筷子,往她碗里拨完了,又移到万海波那边去,又开始拨。
万海潮也没阻止他,等把碗里的东西全部清光,开始说道:“我一会儿要去赶海,你们吃完饭就把稻谷耙开来晒,地面的露水已经晒干了。要时不时地注意一下天,有黑云就收谷。我中午可能没那么快回来。还有剩下的那些禾虾,如果看到没精神了就弄来吃掉,死了就不好吃了。让爸爸炒吧。”万爸是个慢性子,炒这个比万妈有耐心一些。
“姐,我吃饱了。”小胖墩喝完了碗里的粥,又打了两口米汤在碗里晃了晃,然后一仰脖喝下去,抹了抹嘴,说道,“你放心,我和哥哥会把谷子看好,绝对不会让雨淋到的。”
“那你早点回来。”万海波也吃完了,开始和小胖墩一起收拾碗筷。
“好。”万海潮离了饭厅,东西留给弟弟们收拾,她拿起一个大碗,走到储物房里,掀开那个挨着米缸的陶缸盖子。
陶缸里有三个袋子,分别装着红薯粉,糯米粉,还有面粉。前两样都还有半袋子,面粉不多了,看样子也就还剩下两斤左右的样子。
红薯粉和糯米粉是自家出产的,那面粉是买的。
想了想,万海潮最后选择了红薯粉。
舀了粉,再从篮子里拿了三个鸡蛋,她又回到了厨房。
她准备做一些煎饼,给家里人留下一些,再带一些去赶海。
他们村的孩子自小就是抓钱的小能手,靠着海边那片红树林,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自己赚取学费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还太小,上到三年级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挎着小篮子,拿着一把削成剑型的竹棍钻进那片红树林里。
红树林里的物产很多。像生蚝,泥丁,螃蟹,跳跳鱼,黄鳝等等。都是海边人家常见的海货。除了生蚝,这些东西大多小孩都没有办法独自捕获,他们找的是一种跟手指差不多形状的蛏子。
当地出产的蛏子常见的有三种。
一种是比较长的,身体比较圆,像一根细竹筒,当地人叫它火筒蛏,一般生活在沙地里。这种蛏子逃跑的速度非常快,要用锄头快速翻挖才有机会抓到。小孩子的体力和速度都没有办法达到。而且这种蛏子的数量不多,它的肉还带一股辣味,不怎么受当地小孩的欢迎。
还有一种,生活在没有红树生长的淤泥里,它的身体扁扁的,大的个头跟成年女性的大拇指差不多宽,中指一般长,这种蛏子的肉是最多的。不过它们生活的地方离岸边比较远,那里淤泥的厚度可到成人的膝盖,以小孩子的体力是没法去达的。当地人把这片比较远,靠近海水的地方叫做大海,这种蛏子就叫做大海蛏。
最后一种就是生活在红树林里,这种的个头最小,长宽跟一个十多岁小孩的中指差不多。
万海潮这些小孩挖的就是这一种。
这东西看着肉不多,不过味道比较好。在90年代,收购价就可以达到三四块钱一斤。小一点的小孩子半天可以挖到有一斤多,十四五岁以上的以及那些成年人,厉害的七斤八斤都有。
别觉得这些钱少,那个时代,多少在珠三角的流水线上天天加班的工人一个月能拿到手的工资也就五六百块,拿三四百块的也大有人在。
挖蛏子的成年人不多,也就小孩子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不到。他们一般会抓螃蟹或者去挖泥丁。那些东西的价格更高一些。
挖蛏子的旺季是在暑假。这时候,学生全部放假了,不受上课时间的限制。不过由于潮汛的原因,一个月中,会有几天时间是没法下海的。还有就是夏收和秋播,大孩子也要给家里帮忙。
就算这样,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在一个暑假里,可以挣到自己下一学期全部或者大部分的学费。那时候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就算是义务教育,要交的学费还是挺贵的。小学一学期一般要300多块,初中那是得交600多块。这个时候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说是前后几十年里的最高峰值。
这个时候辍学的学生很多。
在万海潮的记忆里,她除了挣到自己的学费,还能攒下一笔私房钱。这也多亏她有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不管她挣多少钱,从来不会让她把钱交给他们保管,就算知道她有在攒私房钱,也不会没收她的,只让她好好保管。
等上了初中,要在学校寄宿,每周要二十块钱的伙食费,顺利的话,这笔钱也可以自己利用周末来挣到。
蛏子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得挖,得看天气,在比较暖和的时候最合适。在他们这边,一般是晚春到秋末,这些时候的天气最好,下海不会冷。
万海潮挖蛏子的速度和技术都还行,不过她很容易饿,每次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