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铉和尚听之大惊,怎么也想不到在已经隐藏于历史当中的白骨寺居然才是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
拜光为皮,白骨为肉,那些已经堕入邪道的僧人们未曾死去,反而是遗留了下来,那么几百年的时间,他们是否成就了自己心中的佛?
冥冥之中,有一种奇妙的缘分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老者轻轻挥手,周边的树木婆娑,竟然开起花来,那花朵娇艳,绽放后又衰落。
池泽迟疑片刻,总于问出心中疑惑,道:“你前辈,你与我们说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又是谁?”
老者微微一笑。
这件事本就是他已经看不过眼了,才来到此地,但却发现有两个小家伙如此有趣,便召来两人聊上几句。
“你觉得,大明如何?未来如何?”老者问道。
老者坐在石台旁,轻饮了一口茶水,淡淡道:“大明已经是周中枯骨,早无力回天,本不至于堕落于此,只是可惜,此事过后,气脉便彻底断绝,我前来,只不过是叹息这天下,这人间,划入了深不可见的深渊!”
池泽微微皱眉,大明于他毫无意义,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老者露出笑容,但这笑容却有三分苦,三分悲。
他不紧不慢,道:“我观你二人,有滔天气运,不知这天下,是否会横生几分变数,小友,你不是大明人吧?或者,不是现在的人。”
许应心头大震,失声道:“您在说些什么?”
“无需承认,也无需辩解。”
老者淡然的看了他一眼,道,“你是什么人,我不在意,这未来如何,我也不在意。”
归铉和尚也是心头大震,那老者话里的意思,他懵懵懂懂听了半分,回头看了池泽一眼,但还是按住心中疑惑,转头向老者问道:“您不再意,又为何前来?”
老者露出笑容,道:“你说得对,我若真的不在意,又何必来,只是我在意的,并非是汝宁府的生死存亡,大明的气运已经无可逆转的将要坍塌,无论这汝宁府如何,大明,完了。”
他想了想,又道:“我为这世间活了许久,如今已经将要死去,但我不甘,我也不想,所有,我来了,来找你,来找那一丝成仙的契机。”
归铉和尚还是没有听明白,池泽却明白过来,但他又很疑惑,这般仙人般的人物,会死?
于是池泽问道:“前辈说笑了,您这般挥手可探日月,一念便摧山河,哪还需要我这样弱小的人物帮助。”
他这么一说,归铉和尚顿时醒悟,叫道:“你想成仙?但仙路断了!”
老者淡淡道:“我若是没有把握,岂会来动身找你?况且,那山可不是我毁的。”
归铉和尚不再说话。
池泽询问道:“前辈,您到底是谁?”
老者看了看他,道:“王伯安。”
池泽大脑飞转,他感觉自己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这样的人物不可能在历史当中毫无名讳。
归铉和尚也感觉这个名字非常熟悉,在一阵疯狂的思考过后,他突然醒悟。
“你。你是王阳明!”
王阳明。
听到这个名字,池泽脑海当中的造化书有了反应,一股脑冒出来许多信息:
王阳明,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名守仁,亦称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池泽心头感慨:“原来是阳明先生,想不到世界变迁,这位了不起的心学人物,在这个世界居然成为了如此强大的存在。”
归铉和尚叹道:“想不到居然是您这样的人物来了。”
花开花落,池泽张望,心头一跳,天色变化迅速,白昼和黑夜轮转,如同唯美的画卷铺上朦胧的色彩。
此刻整个世界犹如仙境,雾气弥漫,扣日清风!
池泽心头一突:“这,这里不是人间?!”
王阳明站起身来,笔直走向山垭口,手一挥,继续道:“你猜的不错,这里确实不是人间,而是境,我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