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的霍夫曼沧龙腾空而起,惊退了在半空中装模作样的洛琛,
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就咬上抽动着枝条三层来高的“植物人”。
上下牙膛一碰,海爬连舔舐的闲情逸致都没有,一扭头撕扯下三条手臂粗细的藤蔓,扭头便钻进边上砖瓦堆砌的墙壁里,这就算打完了招呼。
比起其他几个人,或多或少可能有些负担,莫怏是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先前在海底的时节,他就早下定过决心,这一路下来,更是愈发果决,
既然要送走杨氏父子,墨迹多久都无济于事,反正竭尽全力也未见得满满的胜算,最后一战自不打算留手。
这一番雷霆动作倒把基调定好,剩余几位就是想退却妥协也不能,不过这方面的打算也未曾做。
俞振率先一脚,踏上面前齐腰的栏杆,随后借上一条“花枝招展”摆至近前的藤蔓,如履平地就冲将上前,
先前虽然唯顾铭马首是瞻,但如今人各有志,再踌躇不前就真是全程陪练了。
经过几片枝叶,迈过数根荆棘,另又躲过几回阻拦,即刻就贴进了数尺,不过寥寥灌木,想鞭笞自己,实在天马行空。
也不管能不能奏效,拾级而上,如同踏起“梯云纵”般,“噌”就跃至“植物人”的头顶,先前虽亦有这般爆发力,但藏拙起见,也是能忍则忍,
今时不同往日,唯有速战速决方为上策,
要是那顾铭见色起意,临阵倒戈,只会平添许多麻烦,百害而无一利。
平常闲言碎语也絮叨过不停,但俞振心里倒也透彻,打定主意也便雷厉风行,
刚刚从栅栏处飞起用了气力,沿途借势不过踏了一步的份额,纵身一跃终归不能白捡来,亦耗费一步。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自己的“赶蝉八步”,纵全部踢出去又何妨?是弯弓射箭照直绷。
旋转起身,活动开腿,拧跨扭髀(bi,第二声,大腿骨),顶膝屈胫,极尽股肱之力,先是往那滴溜溜的眼珠子上,飞起就是一脚。
那“植物人”,现在装模作样也安了张人脸,眼眉口目是张了个齐全,
但面部坑洼,长相磕碜,是前所未见,不但激不起怜香惜玉之心,反倒助涨了俞振早按捺不住的气焰,“咚”的一脚往那应激合起来的眼皮子上就招呼过去。
不知是不是吃痛,那“植物人”的反应起来的明显,当即就摇头晃脑起来,
如头发般缠绕在天灵盖的几根藤蔓,抽动着空气,“刷刷”直响,想来挨一下都疼。
反观俞振,是不紧不慢,脚步如影随形,是一步接一步,跟雨打的梨花相似。
从来都是树木“任他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的,
现在倒了个个儿,轮到后生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苏洵《心术》)了。
第一脚,先前有说,毫不留情,一招制敌,猛蹬眼睑,势大力沉,如同寒芒点破孤夜,又似顽石砸破湖冰,金戈铁马,是气吞万里如虎;
第二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下九万里,如星垂平野般鞭策而下,不偏不倚。
待得双腿如钳般箍住眼瞳,俞振将两手往怪物的眉梢一支,旋转腰胯作街舞姿势,头朝下、双腿朝上,正正一人体旗帜般,迎风摊开。
这招招奔眼眉而去,终是不妥,年轻人双手一曲一直,似有千钧之力,顷刻间倒飞而出,恰踩在不规则运动,甩在自己身后的一处“毛发”上,
索性不吝啬,接腾空之机,蓄力而下,双腿合并,摆明又是一下狠踩。
先前那“植物人”托大,不作理会,这会儿,就是想躲闪怕也不能,这来敌好生了得,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十年揽髻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不确定具体作者,一说是太平天国的石达开,但资料来源比较不可信)
“双‘脚’劈开生死路,一‘蹬’割断是非根”(据说原是朱元璋为屠夫写的春联),
真是“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前半句是朱元璋《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而整句则出自叶小钗的《霹雳布袋戏》)。
底下的顾铭、季钰、莫怏并杨氏父子,看不真切上方的情形,一伙人愣是连口大气都不敢出,更别提言语两声了,当然或许是由于不屑或者心怀鬼胎也未可知。
此时他们聚精会神,只闻得震耳欲聋的一声,喊叫。
原是那藤蔓缠成的精怪吃苦不住,脑袋往后倾,身子向回倒,脚底踉跄两步,再支撑不住,头重脚轻,倾倒下去,砸开附近的砖石,手臂在空中挥舞时扒住了两旁的壁垒,手指甲在墙面上抠出几道长长的划痕,就这样,愣是覆水难收阻拦不及,落下尘土飞扬的狼藉的半边天。
那俞振却倒飞而出,迎着最头顶的光亮撒下的一阵刺眼,驻足半空,遗世独立。
现在的他也举步维艰了,然功成身退自无欲无求,听天由命,
好一个“征衣风尘化云烟,江湖落拓不知年”。(同样出自叶小钗的《霹雳布袋戏》,没想到这出戏有这许多霸气的词句,失敬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