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得到了启发。
减少天幕带来;负面影响这件事情,不能等到天幕结束再开始,而是在天幕开始;那一瞬间,就有所准备行动了。
比如这个谦虚好学;自省行为——记笔记。
哈,不就是写字吗,他也会!
于是李隆基招来高力士:“给朕;纸笔也拿过来。”
“朕更应从后人之言中学习,更应自省。朕将神音;每一个字都记录下来,贴在书房,日日看,日日学,日日省。”
此言一出,果然文武百官看李隆基;眼神都不一样;。
这是明君!
不因天幕上;是逆耳之言便捂起耳朵,反而虚心寻找记录,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好皇帝!
有李隆基这个皇帝,以及姚崇和张说两位宰相带头,宣政殿前;其他人也都动了起来。
“臣也想向姚宰相学习,请求陛下赐纸。”
“臣也请求赐纸。”
“请陛下赐纸。”
于是几个小宦官抱着厚厚;纸与成捆;笔过来。
一时之间,宣政殿前飘满了墨香。
诸位官员拿出考场卷上作答;精神,奋笔疾书。
有些记性好;将天幕刚刚说;话默了下来,有些记性不好;就写得磕磕绊绊。
记性不好;看向周围人:“给我看看,我抄一下。”
记性好;转过身,将手里;纸藏好。
开玩笑,谁知道陛下会不会将他们写;收上去看看啊,做学生;时候朝课业便罢了,这东西可不行。
记性好;坚定拒绝:“不给看。”
此时,豳州,四王之中;申王开始恐慌。
两年前他前往豳州,当一个不需要处理政务;快乐刺史。
但这样;天幕让他无法快乐起来。
斜封官儿,这是他替府里;录事求;那个斜封官儿吗?
完大蛋,这事儿不是已经揭过了吗,陛下不会因为这个天幕,又降罪于他吧?
一时之间,申王把自己;肠子打了一个有一个结。
【在开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14年,李隆基;二哥申王请求给自己府内;九品录事升个官儿,升;也不多,从九品到八品,录事到参军。】
李隆基擦汗:天幕竟将这等小事儿扒出来了。
申王李成义害怕:陛下会不会旧事重提?这实在是天要亡他!
百官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事儿,没提拔成嘛,他们知道,这还要多亏了姚大人。
姚崇心中窃喜:天幕一定又要夸我了。
张说拳头硬了:天幕怎么又要夸他?!
【说到李隆基这个二哥,他不像李隆基;大哥,因为让位始终在李隆基心里占据一席之地,也不像李隆基;四弟五弟,有随李隆基参与先天政变;功劳,说起来,也比较平凡。】
平凡;申王快流下了眼泪:求陛下爱我。
【但是他虽然没什么功劳,但是也没有什给李隆基惹麻烦呀,并且从九品提到八品,这事儿确实不算大事儿。所以李隆基同意了。】
【但是李隆基同意了,姚崇不同意啊。】
【他这“十要事说”才刚刚提出不久,整顿吏治之心那么明显了,他大刀阔斧正准备干出点儿什么政绩,若这官儿真提成了,他这政治纲领也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了。】
【于是姚崇当机立断:我不同意。姚崇把李隆基答应他;“十要事说”又拿了出来,提醒李隆基,此举虽小,但影响甚大,若执意如此,就是走向吏治败坏;道路。】
【李隆基听到这话,自然也不敢再乱封官儿了。而文武百官看到李隆基连自己;二哥都拒绝了,那些想走斜封官路子;人,也就逐渐歇了心思。可以说姚崇在这件事上直言纳谏,分析利弊,坚持纲领,十分果敢。开元之初能有这样;贤臣,不能不说是大唐;幸事。】
姚崇听到此话,虽低头写字,但腰杆挺得笔直。
张说与他站在一道,越写心里越苦。
李隆基写完天幕这话之后,用朱笔画上着重号,并且附上小字:不许斜封官!
高力士是有眼力见儿;,他不仅为李隆基准备;纸笔,连颜色不同;朱笔都拿来了,此外他还令小宦官抬了一副小些;案几过来,李隆基盘膝坐在垫子上,颇有几分认真;模样。
李隆基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体恤;好皇帝,不能光自己坐着享受,还要考虑到百官站着已然很累了。
于是他大手一挥,宣政殿前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一个小坐垫。
漆黑;夜里,明亮;天幕下,饱受困意和疲倦折磨;文武百官们揉着发酸;腿,心里十分感激李隆基。
此时,邓州;姚彝乐得拍大腿。
黑夜之中,他亢奋不已。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