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的探测,并在朱崖州建立了水军的基地,为水路出兵做好了准备。
黄盖一直坐镇在郁林郡,厉兵秣马,整军备战。郁林郡所在就是后世的广西,与荆州、益州、交州的交趾郡都有接壤,地位位置极为重要。
郁林郡虽然与三地接壤,但此地却是大山遍布,道路不通,四处都是“不毛之地”山中居住的也都是蛮族,与汉人的习俗差异甚大,想从郁林进攻三地,都要首先克服这些山地的阻碍。
这几年,得到丁宽的授意,陈群和黄盖在郁林剿抚并用,一方面用武力征服不肯依附的蛮人,一方面用丁宽的农业技术,不断进行经济开发,吸引蛮人归附。
两人一文一武,配合的极为默契,不但彻底掌控了郁林郡,收服了大量的蛮人,而且不断的探索和修建道路,向益州、荆州、交趾郡扩张势力。
黄盖更以扬州丹阳兵为骨干,吸收山中蛮人,训练出了一只高达三万人的山地步兵,对于山林中作战,已经极为熟悉,做好了从郁林出击的准备。
丁宽前面几年,精力和资源都用在了中原,一直没轻易在交州动兵。如今中原局势稳定,平州的战事也暂时停滞,腾出手来,丁宽终于给朱治和黄盖下了进攻的命令。
丁宽为了表示对交州的重视,还为黄盖派出了援军,这批援军数量倒是不多,只有五千人,却是以工程营的大量工匠为骨干,给交州二人带去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器械。
这只援军的统帅之人,更是分量实足,不但由丁宽的亲信丁鹏亲自统帅,更把丁宽的长子丁斐和弟子诸葛亮,也派入了这只援军之中,还有二人的好友徐庶、马岱、芮玄等小将,也一道派出随军历练。
丁宽的长子丁斐和弟子诸葛亮,年纪相近,十分要好。在丁宽占据洛阳之后,两人就变易姓名,悄悄出去游历四方,增长见识。徐庶就是二人游历之时,结交的好友。
二人游历几年,刚刚回来洛阳不久,由丁宽亲自主持了冠礼。徐庶是二人的好友,跟着二人一起来到洛阳,刚刚投入到顶宽麾下。丁宽对这三人寄予厚望,不过三人资历不足,就干脆派入了军中,跟随丁鹏前往交州。
马岱是马超的堂弟、芮玄是芮衹的次子、丁宽的小表弟,都是刚刚成长起来,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年轻一代,丁宽干脆就一起打包派去了交州历练。
公元200年,平定交州之战正式发动,水陆并进之下,汉军对交州南三郡的进攻虽然受到了一些抵抗,但整体的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能够起到阻碍作用的主要是山险和遥远的征途。
士家的兵马势力主要集中在交趾的龙编城,当水陆两路大军克服了山险道路的阻碍,在龙编城下会师,包围了这座城池之后,士家知道大势已去,在士燮的率领之下,干脆的开城投降了。
士家投降之后,交趾郡就被丁宽彻底掌控,虽然向南还有九真、日南、临邑国需要征讨,但反抗之力已经不大,平定也就是只是时间问题。
士家这个姓氏虽然稀少,士家却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士燮的祖上是鲁国人,在王莽篡汉之时,为躲避战乱,才全家移居交州,生根发芽。
交州偏远,读书人少,士家在交州多代经营已经成为交州本地的大族,到了士燮的父亲士赐,更是被汉廷封为日南太守,成长为冠绝交州的世家。
士燮本人,年轻时被送回中原读书,师从颍川士人刘陶,还曾担任过汉廷的尚书郎,灵帝后期交州叛乱频发,为了稳定交州,汉灵帝把士燮派回交州,担任了交趾太守。
中原陷入战乱之后,无暇顾及偏远的交州,士燮的势力更加坐大,实际占据了交州的南三郡,成为事实上的地方军阀,在丁宽前世的历史上,士燮占据交州南部几十年,直到士燮老死之后,士家的势力才被孙权剿灭。
既然平定了交趾,丁宽也没想要彻底覆灭士家,但肯定不能再留下他们在交州成为隐患,干脆就命令士家举族迁回中原,还给士燮封了一个闲职,以安其心。
交州剩下的两郡距离偏远,并不需要太多兵力去进攻,丁宽干脆把继续进攻的任务,交给了水军的统领朱治,由朱治率领水陆两万兵马继续进攻,而黄盖则领着他的山地步兵返回郁林。
平定交州之战,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公元201年,朱治才消灭临邑国,把这个分裂出去的地域,重新纳入了大汉的版图。
丁宽更是命令朱治亲自镇守在临邑国,一方面是要将交南三郡彻底纳入掌握,另一方面,是要在这里兴建港口和水军的基地,为水军继续探索南洋建立基础。
朱治领军平定交州其他地方之时,丁宽也没有停止在其他方向的布局,黄盖回师郁林之后,丁斐、诸葛亮、徐庶等人也跟随退回了郁林,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丁宽开始派人加大对荆州、益州游离势力的拉拢。
荆州七郡,接近中原地区的,是南阳、南郡、江夏三郡,这三郡都被刘表所掌握和统治。但荆南四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