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丁宽就开始整顿兵马,准备出征。兵马的聚集地没有放在陵阳,而是放在了濒临大江的丹阳县,这样北渡大江就到了徐州广陵,可以直接北上。
一千重步兵,一直是丁宽的王牌和亲信,这些年一直在不断训练,除了一千正兵之外,还有五百预备兵,都是精选出来的,一直跟随正兵训练,其实早就达到正兵的标准,但受限于重甲数量,暂时无法转正,这次也会随军出发。
两千骑兵是从四千凉州兵精选出来的精锐,这些年丁宽手下的兵士虽然分散各地,但却训练不辍,又经常参与进剿山越,比之两年前,进步不少,已经是真正的精锐。
丁宽麾下的武将,舅舅芮祗在九江做了都尉,九江是扬州门户,这个是不能动的。其余的武将都到齐了,而且又新增了一位,吴郡凌操。
丁宽此时已是扬州人中的传奇,要再次出征的消息传出,很多有志建功立业之人,就纷纷主动来投,凌操也是这么来的。
不过凌操刚刚投靠,名声还不显,丁宽虽然看好他,但也只是把他暂时收入自己的亲兵队伍,要等立下战功之后,才能提拔。
军情紧急,丁宽等到骑兵聚齐,就带着这两千骑兵先行出发了,骑兵要陆路行军,正好进行全军磨合。
步兵装备多,留下来押运辎重,会乘船顺水路北上,扬州与冀州幽州远隔千里,辎重必须多依靠水路,否则仅是运转消耗,就完全吃不消。
高顺负责率领步兵。程昱和皇甫亮被留下来负责运转辎重,同时接收陆续前来历练的士族弟子,丁宽走的太急,各家族派出的子弟,只能陆续而来。
程昱性子太刚强,而且脾气又臭又倔,并不适合接待那些士族子弟。有皇甫亮在,以皇甫家的名声,足以暂时压住那些家族弟子。
程昱被留下,随军负责帮丁宽掌管后勤的,自然是朱治。骑兵北上并没有带太多辎重,只是随身带了一些干粮,沿途可以凭丁宽的印绶,向行经的郡县调用补给,因此行进十分迅速。
很快就穿过徐州和兖州,再次到达东郡的濮阳,只要过了大河,就很快进入冀州境界。在濮阳,要做一下休整,同时等待荀悦和枣祗的消息,如果两人能帮他找到好的文臣,一起去冀州一定是最好的。
颍川的消息没到,却来了一个主动投军的。潘章,东郡发干人,家贫无依,早在当年东郡闹黄巾之时就想从军,只是当时刚刚束发,年纪尚小。
最近几年潘章凭着武艺,结识了很多游侠儿,一直在东郡各县游荡,此时正好在濮阳,听闻丁宽领军去幽州平叛,就主动前来投军,丁宽也和凌操一样收在亲兵之内。
没几天丁宽等待的颍川士族终于到了。出乎丁宽意料,枣祗居然亲自前来辅助丁宽,而他也带了三个顶级人才一同到来,荀攸、戏志才、许攸。
丁宽听到枣祗到来,一路小跑到营门迎接。拉着枣祗的手“文恭兄(枣祗的字史上无载,此处是杜撰),你可是盼的我望眼欲穿啊。”
枣祗看到丁宽是小跑而来,心中也颇为感动“子厚,你我交情,得了你的信,我怎能不来相助啊。我先为你介绍几位高士。”
说着就替丁宽介绍起这三个人。这三个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丁宽自然是执礼严谨,一幅求贤若渴的样子。
荀攸,字公达,按辈分算,是荀悦的侄子,不过关系实际已经略远。荀悦的祖父就是颍川四长中的荀淑,而荀攸的曾祖是荀淑的哥哥。
荀攸辈份小,但年龄不小,比丁宽还要年长三岁,此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祖父荀昙,曾经任职广陵太守,因为党锢罢官。荀攸因此也始终未曾出仕。丁宽要找精于军事的谋主,荀悦就说动了这位老侄子前来襄助。
戏志才历史上是曹操早期的主要谋士,早逝,其后才有郭嘉继任了他的位置,丁宽前世的历史上只有名字,但事迹记录很少。
丁宽真正见到戏志才,才明白这里面的内情。他的名字就叫戏志才,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的出身不高。汉时以单名为贵,取双名的都是出身比较低贱之人。
戏志才就凭这个名字,在士族林立的颍川,就无法进入主流社交圈,更没有拜名师,修经学。戏志才受到排挤,就难免行为更加偏激,因此有“负俗之讥”。
但戏志才确实是智计过人、才华横溢之辈,被枣祗等真正的有识之士认可。丁宽这次求谋主,言明不重出身,只重能力,爱才的枣祗就劝说戏志才一起来丁宽这里帮忙。
许攸,字子远。他不是颍川人,而是南阳人,恰巧在颍川做客,听说丁宽需要顶级人才相助,他就向枣祗毛遂自荐跟了来。所以枣祗在介绍三人时,把他放在最后。
轮到许攸,都没有等枣祗出言介绍,就主动开言“子厚,多年不见,可还记得南阳许攸否?”
丁宽哈哈一笑“何出此言啊?当年我虽然还是束发童子,对子远兄的风采,可是佩服的很啊”两人与曹操一样,当年在袁绍丧母之时,有过一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