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二四四章 都是生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四四章 都是生意(1 / 2)

第二四四章都是生意

“陛下。”

虽然几位都站了起来,弹子房花园中气氛一派凝重。

无奈,却传来了一声娇憨的声音。周皇后抱着朱由检不到一岁的儿子,后面几名宫女捧着几碗冰饮子,一大堆人就这么大摇大晃地走了进来。

“陛下。”

一看到花园里面满地满桌子乱七八糟的文书,几位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重臣和气呼呼的朱由检,周皇后一下子给愣住了,她娇俏地吐了一下舌头。

“皇后来了,朕怎么都没有听到门口的内侍通传一声?”朱由检瞥了一眼王承恩。

周皇后赶紧回话:“不关几位公公的事情,是臣妾让他们噤声的,原本以为陛下在花园和众位大臣闲话,臣妾刚好做了一些冰雪甘草汤,顺便带着哥儿过来给陛下看一下,却是是臣妾欠考虑了。”

周皇后嘴上说着请罪的话,但是朱由检也看的出来,这位在自己的一贯的宠爱之下,半点请罪的意思也欠奉。但是这位从来都不会在这种场合出现的,回头一看,却看见了正在和周皇后挤眉弄眼的明兰。这货很少见到朱由检发火的时候,估计是刚才的场面让她觉得有点心虚。

也行吧,总算是有皇后这个打岔,自己也可以转换一下态度。

这两件事从根本上说起来,都是自己非常关注的,却不是自己面前的这几位大臣关注的重点。

也只有自己知道,孔家在未来的满洲入关和汉人剃发中表现的是多么的无耻,大明儒家对于普通百姓的学习和上升是做到了多么的恶劣。

当然,也只有自己知道,欧罗巴的传教士在大明未来发展中扮演了多么恶劣的角色,隐隐约约的历史角落中,他们的影子从来都没有缺席。

因此,也只有自己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带上自己这种从未来穿越而来的人的马后炮的情绪。

尽管不是有意设计的,但是周皇后这时候出现也是刚刚好,自己也能借着皇后的出现缓和一下现场的气氛,顺便也给自己的这几位大臣留出一点思考的时间。

“行啊,皇后来的刚好。朕刚才还让明兰给几位大臣准备一些冰饮子,这都一个时辰了,也不知道冰饮子都去哪里了。”

“几位都落座,大家也尝尝皇后的手艺。”

说完话,他在大明朝的儿子在皇后的怀中伸着双手,对着自己蹦跶着两条小短腿。看到了这一幕,朱由检心中也是一软。走过去将皇后手中的孩子抱了过来。

“信王。”

周皇后很有意思,一生气或者一内疚,就开始不称呼朱由检陛下了,而是小声的叫他信王。似乎想要通过这个称呼唤醒两个人最幸福但是也是最困难的那一段落魄王爷的时光。

“我是不是来的不是时候?”

“什么不是时候。”

周皇后声音很小,但是朱由检无所谓,正常音量大小和周皇后说话。他示意皇后坐在自己刚才做的椅子上,自己却是抱着小哥转悠给韩鑛和孙承宗看。

“辛苦一些,还不是便宜了这个小子。”

韩鑛和孙承宗接收到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朱由检怀中的小孩子也争气,陌生人这么多,也是不哭不闹的,倒是伸着小手伊伊呀呀的说话。

看着气氛已经回到了可以谈论正事的程度,他这才把孩子又递给了明兰。

“陪着皇后回去,朕这里说完了话再去找你们。”

朱由检这才走了回来。

“朕听说首辅和督师也有几个和小哥一般年纪的孩子。”朱由检的大儿子现在还没有确定大名,他还在犹豫要不要用原先这位历史上的名字,就用小哥这个乳名随口叫着。

“回头这几个孩子的读书,总还是要落在首辅身上的。”

朱由检这一番缓和操作,韩鑛似乎也从这两件事情中缓解出来了,也不在提待罪的事情,拱了拱手说道:

“陛下之命,老臣怎敢不全力以赴。”

“倒是陛下刚才所说的两件事,老臣未能看到全貌,却又一些意见。”

“哦?”朱由检知道自己是漫天要价,现在就看这些老臣们如何就地还钱。他提了几次新蒙学的事情,包括在昌平大力的推进面向老百姓的蒙学,但是朝廷之中总是拖拖拉拉。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这些大臣都是从私塾中走出来的,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明白,教育对于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作用。

但是当他们享受了这种红利之后,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就是要垄断这种渠道和资源。一方面,控制知识的传播者,那些落第秀才和为中举的进士,都会享受这朝廷在税收和田地上无休无止的照顾。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大明对于读书人的尊重?

还不是让这些人掌握在权贵的手中的一些办法罢了。

另一方面,无论是县学还是府学,用无比巨大的成本将贫穷的孩子拒之门外。没有私塾这种机构的垫底,想要进入县学或者府学,那根本就是谈心妄想之事。

不是也有那些贫穷的孩子,仅仅是因为聪颖、天赋鲤鱼跳龙门的例子吗?

反过来想一下,要不是应为稀缺,这种例子还会出现在历史的记录上,被人口口相传?更不要提,还有多少穷人家的孩子被富人收养、改名,成为别人家的杰出代表。

与其说是孔家和孔家代表的儒家在阻碍整个大明社会的知识普及,还不如说是这些既得利益的集团在人为的掐断了老百姓上升的通道。

朱由检坐了下来,也没有催促,仅仅是看着韩鑛在字斟句酌。

“对于孔家而言,朝廷其实一直是有考虑的,无非就是曲阜一地之事。放在那里,等到朝廷愿意动的时候,自然是手拿把掐而已。何时动,老臣倒不是为孔家说话,臣建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