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这家伙之前不是一直很单纯吗?”走出涉安侯府,若瑶就忍不住问道,并且回忆了两年前他搭救于单时的情景,那真是一个小样儿。
卫青边走边说道:“两年,于单共出长安五次,右北平一次,上谷郡一次,河南地三次,看来确实让他见了不少世面。”
这两年,于单可谓是非常忙,由于匈奴的不停南下,先后五次奏请刘彻前往北疆,不过每一次去,卫青都派了吴林跟随,所以卫青记得很清楚。
而于单前后三次去往曾经白羊王和楼烦王所在的河南地,每一次听吴林说,哈王达都以最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于单。
卫青忽然感觉这事不同寻常,先后三次到河南地,这究竟是什么概念?
“我觉得此人不能留。”若瑶也感觉,此人都已经长了反骨,留着也没什么意义:“没什么意义,北边现在不是还有一个赵信吗?”
赵信!对,卫青转身骑上战马就向翁侯的府上去了。
来到赵信的府上,确实要比于单的府上好一些,赵信的府上见不到一件匈奴人的东西,而且卫青还没走进屋内,赵信就开始外出迎接。
“小侯见过卫将军,不知将军深夜到府有何要事?”赵信亲自为卫青倒茶。
卫青环视一圈后说道:“赵侯爷这几年确实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卫青的话不假,当年投奔赵信的那些胡人基本在长城边上就都战死了,没有汗马功劳怎么行呢?但赵信还必须得谦虚:“将军过奖了,维护大汉边疆稳定是小侯的职责。”
确实,不得不说赵信的头脑比于单要聪明一些,尽管若瑶知道,历史上的赵信还会反叛汉朝继续投降匈奴,最后效命伊稚斜。
“赵侯爷藏得够深呀。”若瑶忽然说道。
赵信对若瑶的话顿时就不知所措,尴尬的站在旁边说道:“姑姑娘的意思没懂。”
这话不好挑明,毕竟若瑶现在也没有十足的证据。
“呵呵,翁侯坐吧。”卫青笑着说道:“翁侯的衷心,陛下看在眼里。”
赵信尴尬的坐下:“臣,谢……。”
卫青也不想废话,开门见山的问道:“侯爷,本将军想知道于单的一些事情。”
赵信听后又站了起来,而后弱弱的问道:“将军想知道什么?”
卫青扭了扭脖子说道:“你所知道的,本将都想知道。”
赵信毕竟是夹缝中求生存的人,当然知道卫青究竟想知道什么,于是说道:“于单前一次到河南地……”
据赵信讲述,于单从第一年开始就对朝廷不满,因为他发现,朝廷只是在利用这些匈奴降部,利用他的太子身份而后想降部发号施令。
两年了,朝廷对当年要扶持他当大单于夺回龙城的承诺再也没有提起,他感觉被骗了,所以在上一次到河南地的时候就与哈王达串通,准备于单下一次到河南地的时候就在河南地登基为大单于,与北方的伊稚斜分庭抗礼。
“原来他真的想反了?”若瑶听完后不可思议,看着卫青道:“如果河南地发生乱局,朔方城不保,这是天大的事情呀。”
卫青长长的叹了一口,而后起身问道:“那你觉得此事如何处理?”
卫青问这话的意思也在考验赵信……。
赵信先是沉思了一刻,说实话,他也对朝廷的做法感到不满,但为了自保说道:“此人想脱离我们,小侯觉得,觉得……”
见赵信吞吞吐吐,卫青冷笑道:“侯爷,其实本将军并非怕他反,就如若瑶所说,朔方乃河套地区国之重器,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数不清的钱财付出,绝对不能出任何叉子。”说完就拍了拍赵信的肩膀道:“你要理解本将的做法……”
做法!赵信久久的回味这两个字,似乎感觉卫青下一步又有新动作似的。
若瑶使劲的回忆历史上于单的死法,可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相关记载,只有一句,降汉后不久就死了,从现在的情况看,原来是这么作死的。
“还有什么情况?”卫青看着赵信的眼神问道。
赵信已经满头大汗,他猛的跪地向卫青磕头:“小侯请求,请求朝廷开恩,不要再让匈奴降部遭受战乱之苦。”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再让降部充当人盾。
这是赵信发自肺腑的呼声,他对于朝廷的做法确实也感觉欠妥,当年跟随他投降汉朝的人大部分又与匈奴人作战死去,剩下的也被圈在匈汉边境长城一侧。
只要伊稚斜南下,首先打得就是这些降部,而这些降部也算是汉军作战的第一梯队,据赵信的不完全统计,降部死伤人数已经高达六万多人。
若瑶轻声的对卫青说道:“别信他,这人迟早都要复降匈奴。”
卫青扭头看着若瑶,对若瑶的话卫青虽然从来都只是听听,但若瑶说的话每次都那么准,但看着赵信这般真诚于是说道:“这非本将军可以决定的,你可以向陛下奏明。”
赵信确实想给族人求得一条活路,自从他被卫青打败,而后率部投降以来,似乎就他的日子过得很好,他之下的人,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将军,匈汉战争并非我孜然王一个人挑起,还望将军高抬贵手。”赵信再次扣头。
卫青上前两步扶起赵信,而后说道:“陛下曾有言在先,翁侯赵信可以行走朝堂,你比涉安侯幸运,自己写上一份奏章谏言吧。”
赵信岂能不知自己有这权力,只是他总感觉自己是投降过来的,满朝文武反正有另外的眼神看他,所以也有想法,但从未透露过不满。
面对卫青出的这个点子,赵信点了点头:“将军大恩,小侯没齿难忘。”
……
走出翁侯府,卫青似乎有想不完的事情。
往前走了几步,看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