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我拉着粮食往粮站送,没想到现在你却开始收粮了!”李启云站在街头看着拉着粮食过来出售的乡亲,心情很是复杂,“你要收粮就好好收,莫难为人家!”
“我晓的,都是乡里乡亲的,那好意思么!”李未还记得八三年刚从特区回来的时候,跟李启云一起去交公粮时候的场景。
粮站门口只设了一个收购点,全乡农民都在大太阳底下排着长队,收购员不紧不慢地检查质量然后过秤,这个时候验质员是最牛皮哄哄的了,只见他左右耳朵上都夹着烟,左手还捏一根,右手拿着验麦子的专用工具。
轮到谁了就赶紧低头哈腰过去,第一时间不是先卸粮食,而是拿出专门买的好烟递过去,收购员接过去后先看一眼是啥烟,要是好烟就点点头,收进抽屉里,偶尔才点着美滋滋的抽一口,然后才开始检验小麦的质量,要是烟不好脸顿时就垮下来了,接下来的质量检验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辛辛苦苦推着架子车走了十多里路来交公粮的农民大概是要白跑一趟了。
质检的时候是最提心吊胆的,验质员把手里的铁叉子抬起来,对着地上的蛇皮袋子插进去,然后拨出来,把麦粒倒进手心看成色,再放到嘴里咬,看麦粒干湿度,这时候交粮的农民连呼吸都不敢,就好像那根铁叉叉的不是蛇皮袋,而是他的心脏一般。
也不知道等待了多久,命运的宣判终于下来了,“二级,过秤!”实际上从成色看明明就是一级小麦,但交粮的农民也不敢质疑,不然人家一句“就二级,不服气拉回去”就抓瞎了,还得再跑一趟,要是被人家记住你这张脸,搞不好同样的麦子送来,下次就变成三级了。
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收购员是要回去休息的,人家才不管外面有多少人等着,还没交粮的农民只能在大太阳底下干晒着,少数能遮阴的地方肯定已经被人占了,只能用草帽扇风来驱赶炎热,每年交粮都少不了因为这个中暑的。
就算顺顺利利地交完粮,往往也没办法马上拿到钱,只能换来一摞白条,就跟杜老、童老说的那样,这些白条是不能拿来买油盐、给孩子交学费的,所以之后一段时间,他们只能问亲朋好友借钱,然后等白条兑换了再还回去,要是到年跟前还没给他们兑钱,那这个年可就不好过了。
李未深知道这些问题,所以早就做出了安排,“我已经安排好了,每个村都派了人上门去收,他们不用出村,在家里等着就能把粮食卖了,一斤两毛八,和粮站一个价,而且给的还是现钱,一分钟都不会拖欠,粮食过完秤就给!”
这就省了最大的麻烦,现在还在乡里设点是因为每个村的收购点都是临时的,那里的麦子割完晾晒好了就过去收上两三天,等大部分人都卖了就去下一个村,但还是会有一些人有临时卖粮的需求,所以就在每个乡设个固定收购点,他们想卖了就可以拉着小麦过来。
两毛八的粮价也是和县粮食局商量好的,跟官方收购价一样,要不然农民肯定都把粮食送李未这儿了,他们的收购任务可就完不成了!
现如今河阳县的面粉价格是四毛五一斤,小麦出分率一般在75%-76%左右,最高能达到80%,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一百斤小麦可以出七十五斤面粉,二十八块钱收来的小麦光卖面粉能卖到三十三块七毛五,多了小六块钱,再加上销售麦麸等收入还会更高,就算刨去人工、设备等开支,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
后世一个投资六万块的小面粉厂,每天可以生产加工5-8吨面粉一天的利润在400-800元之间,只要能买得到小麦,卖得出去面粉,俩月基本就能回本,剩下的都是纯赚,但难就难在这个收的进来卖得出去上。
“突突突突~~”一阵儿拖拉机响,李新富开着拖拉机拉着小麦和一群人过来了,李未迎了上去,“新富哥,村里不是安排了人收小麦?你咋还要跑过来?”
“我看到了,那边人多这边人少,到这儿也没几步路,干脆早点卖了拉倒!”李新富跳下拖拉机,帮着车上的亲戚一起把小麦卸下来,他这几年靠帮人拉活儿挣了不少钱,早就不靠地里这点儿收成了,现在之所以还继续种地,只是长期以来的惯性而已。
“七叔,你先来!”李新富他们按照辈分、年龄自动排成一队,让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七叔李启发先卖粮。
“咦,程师,咋还是你在收粮?”李启发到了跟前,一看竟然还是粮站以前的收购员程兵,下意识就在想自己是不是走错了。
“哈哈,除了我还能是那个?收粮可不像你们想的那么简单!没点技术经验干不好!”程兵打了个哈哈,然后才解释道,“我年初就退休了,惠农又把我请过来上班了,晓得我对这边的情况熟悉,就安排我继续在这收粮!”
“哦哦,这样啊!”李启发的脸色依旧有些迟疑,之前他可没少在程兵手上吃亏,可现如今已经把粮食运过来了,而且李启云、李未都在跟前看着,他也不好意思拉回去,于是就习惯性地摸口袋准备递烟。
“不用不用,公司有规定,收粮的时候不能抽一口烟,那怕是自己的烟都不行。”程兵连连摆手,大大大大老板就在后面看着呢,你这不是给我上眼药吗?他赶紧帮着李启发把蛇皮袋抬过去,然后拿出一根有着锋利尖头尾部带漏斗的铁管插入蛇皮袋中,里面的麦粒就流入漏斗当中。
看到这一幕,李启发下意识屏住了呼吸,眼睛定定地看着程兵将麦粒放在掌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