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蓬勃兴起阶段,出于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经政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为了总结交流改革的经验,探讨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决定编辑出版《经济体制改革参考资料》,由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担任编辑组组长,吴敬琏担任名誉总编。
创刊当年发行量达到
3.1
万份,之所以这么少不是因为想看的人不多,而是这份内参有一定密级,只有一定级别以上的人员才有资格看。
吴敬琏很多人都知道,曾因为提出中国股市“赌场论“,主张维护市场规则,保护草根阶层生计而名声大振,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
童大林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是一位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老学者,曾经上期从事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研究。
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推行的“以粮为纲”方针,童大林则鲜明地提出了“大农业思想”,包括发展多种经营、山区经济和县域经济,主张农业生产必须走商品化道路;还曾经到河北等省市的农村和科研单位调研、率团到国外考察,著有《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讨论集》等相关著作。
李耒在河阳的种种做法从某方面来说正巧印证了他的“大农业思想”,所以童大林看到这篇文章很激动,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然后马上召开编辑部会议,专门讨论这篇文章,让大家分享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以决定要不要发表在下一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参考资料》上。
马上就有人表示了担心,“我们之前也确实刊登过关于乡镇企业、乃至私人企业的文章,但是这个人的经历也太复杂了吧?即是私人企业的老板,又承包了国有企业,这会不会有些不合适?”
“承包是眼下的大趋势,也没有说只能让企业内部人员承包吧?很多小企业也都承包给了外面的人,马胜利不也在外面承包了很多造纸厂么?”童大林马上表达了对李耒的支持。
“改革么,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一些新事物,我们最好不要马上表示反对,就像希贤同志说的那样,看一看再说!”
“这个人身上确实有很多亮眼之处,首都那么多大企业,用上计算机的都没几个,他一个小小的养殖场,就买了计算机,还定制了专门的软件。”领导都支持了,其它人自然也会跟上。
“我们之前刊登了不少改革人物的文章,有工人、有农民、有企业领导......但是好像还真没遇到过大学生放弃工作,回家办企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应该把这篇文章发出去。”
“国家花了这么大力气,好不容易才把他培养出来,结果他倒好,不好好为国家服务,就顾着自己发财去了,这种风气不可涨。”当然也不是没人反对。
童大林立刻驳斥道,“不是只有在国家单位才能为国家服务吧?这篇文章里已经清清楚楚的写了,自从李耒开办养殖场之后,不仅解决了上百人的就业问题,还和周围农户合作,为他们提供鸡雏、回购鸡蛋,大大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这难道不是为国家做贡献?”cascoo.net
“这种做法让农民的收入不仅局限于土地,从而有了更多的来源,农民光靠种地只能不饿肚子,想要更好的生活还得看多种经营!养鸡、养猪,这就是多种经营的体现啊!”这正是童大林一直倡导的经济理念。
“而且我们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让他们利用知识为国家服务么?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引进良种鸡、研究出更好的饲料配方,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力水平,这不比在单位熬资历好得多?”
童大林同样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支持者,在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他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这篇文章有点太长了,下一期的版面有限,是不
。是稍作删减再发?”有人提出了持中的意见,文章可以发,但一些敏感的内容最好删掉,比如承包化肥厂这块儿。
童大林考虑一番后也没有反对,因为和养殖场、饲料厂相比,化肥厂的亮点就有点不够看了,类似的案例他们之前也报道过,继续报道的价值不高。
他亲自进行核实,然后给出修改意见,一位资深编辑亲自执笔,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加工,很快就刊登在下一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参考资料》上。
这份内参的级别很高,许多高层领导每期都看,而且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三农问题,从1982年到现在,一连四年的一号文件都重点提到了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现在农村出了这样一位能带动村民致富的典型,很多领导都记住了李耒这个名字,纷纷联系童大林,询问更多消息。
童大林也只是从王志纲的文章里了解了一些,更多的消息就不清楚了,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去河阳调研,看看李耒到底是怎么做的。
他联系了他的老朋友,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政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一起前往河阳。
杜润生是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日后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他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他曾多次向中央谏言,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一号文件“。
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就对这个典型非常感兴趣,老伙计一通知,他就马上答应下来。
他这个级别的领导出行,地方上必须高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