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础口粮的面粉更是他们急需的。
周树德把卢昌华的这个要求传了过去。
没想到,苏俄人回应很积极。
“没问题,我们按照什么标准交易?”
“一箱艺术品可交易一吨面粉。箱子的大小按照一个立方计算。”
“哈哈,没问题,这个东西我们太多了。”
“外甥姑爷啊,这次三舅算是赔本赚吆喝喽,你就交点管理费算了,我们给你报关。”
他已经放弃了做中间商的身份,转变成了服务商。
“行。”
四月十五日,北宁农场局所属农场展开了春播的时候,卢昌华的运粮车已经奔跑在去黑河的路上。
卢昌华不仅把自家的粮食运去了黑河,还大量收购了其他农场粮油加工厂的面粉,直接换上了他的包装。
北宁农场局下辖十五个农场,有十五家粮油加工厂。
除去长水农场外,卢昌华从那十四家收购了面粉三万吨。
这次他花出了大量的现金。
一千五百万元。
苏俄人乐懵了。
三万三千吨面粉足够他们得瑟几个月的。
至于卢昌华要求的艺术品,好说。
不说别的,就在远东地区,就有大量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这里的破烂多的是,留着干嘛?
他们倒也守信用,先送过来了三千箱。
黑河口岸过境就跑了十几趟。
卢昌华哪懂这些啊,他让沉洋帮忙,在哈市找了几个专家教授,专门研究俄罗斯艺术的人,由他们来查验这些艺术品。
当他们在口岸的库房里看到堆成山一般的木箱子,就有点发懵。
卢昌华给他们配备了几十人的力工,专门开箱和封箱。
当这些被打开的木箱在他们眼前一字排开的时候,他们的眼珠差点掉下来。
箱子里的东西,不仅有沙皇时期的文物,还有近现代苏联艺术家的作品。
不仅如此,还有些中国的文物。
就连高丽的,东瀛的文物都有很多。
一箱箱的看过去,他们已经麻木了。
不仅有这些艺术品,还有些金银饰品和珠宝。
也被当做艺术品装箱运了过来。
卢昌华的面粉一进入苏俄的远东城市,得到了军政首脑的首肯。
这样的贸易方式得到了支持。
他们的博物馆就遭了殃。
由军人组成的打包队,严格按照卢昌华的要求进行了打包整合,还让博物馆的人在每个箱子上挂上吊牌。
写明是什么物品,什么年代等等。
当然这些学者肯定反对,可是他们哪里扭得过枪杆子?
再说了,自己的肚子也饿啊!
知道是中国商人和他们做交换,判断对中国文物可能更感兴趣,于是也送来了大量流失在苏俄的中国文物。
卢昌华对这些也不懂,那就交给懂的人来研究吧。
这些专家被眼前的艺术瑰宝惊呆了,经过卢昌华的同意,他们又邀请来了其他的专家,很快组成了一个二十人的专家小组,专门清点登记造册这些文物。
三千箱刚验完,又有三千箱过境了。
这些专家幸福的差点晕过去。
他们还一个劲儿的鼓动卢昌华,把这些都捐了。
卢昌华嘿嘿一笑,“我自有安排,你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