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也不要紧,以后夫子会给我们讲的。”
王瑜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王瑜没听懂,赵诚和许淙却是听懂了的。尤其是许淙,第二次听的他还有了别的感悟,于是回去的路上等送完其他两人,许淙就没忍住掏出小本本,问出了自己的疑惑,得到解答后他还问道。
“爹,以后我能跟着你来县学吗?”
“县学比私塾好!”
倒不是许淙对私塾有什么不满,而是私塾早上讲的都是他已经学过了的内容,少听一遍和多听一遍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来县学蹭渣爹的课,毕竟《孟子》这本书的字数这么多,多听一遍也能加深理解。
许明成对他的这个提议没有发表什么反对意见,只是说了一句:“你拿定了主意便好,读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你可不能中途喊累。”
许淙拍着小胸脯保证,“爹,你就放心吧。”
他可没有忘记自己打算努力学习,早早地考到功名的。这样万一佟姨娘年底真的生了个弟弟,而不巧那个弟弟又是主角。那有功名的许小淙,肯定比没有功名的许小淙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于是接下来的近一个月,许淙都紧紧地跟在许明成身后,积极地去县学蹭课。蹭到后来他还认识了一些比他大上许多的大朋友。
比如说孙秀才。
也是在这个时候,许淙才知道原来孙秀才真的是赵秀才的学生,而且还是第一批,跟在赵秀才门下学习了超过十年时间。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当赵秀才找上门来的时候,家境贫寒的孙秀才并没有拒绝。
所以现在孙秀才一边在县学这里上课,一边又在赵家的私塾代课。另外仅有的空余时间,他还要到街面上帮人代写书信,挣一些银钱来养家活口。好好的一个人硬生生的分成了三瓣,真的很辛苦了。
不过虽然如此,但孙秀才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抓紧了每一次机会读书。
许淙每次在县学看到他的时候,都能见他的本子里写着许许多多的疑问,不单单是《孟子》一书,还有些许淙根本看不懂的。许明成若是被他撞上了,定是要问个一两刻钟的,有时候更是高达半个时辰。
许淙觉得每次遇到孙秀才,自己都要等到肚子扁扁。
“爹,孙秀才这么努力,怎么还没有考中举人啊?”
“举人真的这么难吗?”
“不知真经,不能算努力,”许明成说了一句有点深奥,许淙不太明白的话,然后转移了话题,“饿了吗?爹已经跟孙秀才说好了,以后他每旬可以去县衙问我一次,往后你就不用饿着肚子等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