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化宋> 第213章 我要大池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3章 我要大池塘(1 / 2)

在知道赵士程又选了上眼的青年才俊, 并且为此喜悦时,张叔夜只是在心里轻哂一笑。

小公子只是暂时还没完全从身份转换中清醒过来罢了,以前他的身份,让他必须藏着掖着, 费尽心思自己培养, 但现在, 已经完全不同了。

他如今并没有把自己完全代入“监国太子”这个身份。

太子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不需要去培养什么人才, 人才会想尽办法找门路找机会来到他面前, 他不需要去宣传什么思想,会有无数人探查他的喜好,努力把自己变成他想要的样子。

他如今已经可以说是半个一国之主, 掌握着无数人的命运,可太子殿下还是那么谨慎, 估计一时半会是改不过来了。

但这样的也好, 张叔夜其实也明白,上位者想要不在他人的顺从中迷失,是需要绝大的意志与自律,只希望太子殿下能改变得慢一些吧。

至于那两个蜀地士子,他回头可得提点他们一番。

……

何栗和虞祺都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入了太子的眼。

在收到让他们去太子讲议司报道的消息时, 两人都惊呆了, 一时竟然有些失态地握住了对方的手,问这是不是真的。

真的当然是真的, 文书的墨迹都还未完全干呢。

于是两人很快见到了那名闻天下的可怕人物。

十六岁的少年正在看书桌前看一封奏书,他的模样清雅尊贵,眉眼之间, 温和静谧, 只需要静静坐在那里, 便如画中神仙一般好看。

但二人却是不敢多打量的,匆忙扫了一眼便低下头去。

赵士程微笑着让他们坐下,温和地问起两人老家情况。

蜀中的情况,赵士程在他们过来之前,就已经翻看过不少卷宗,但还是想问得更具体一些。

两人有问无不答,恨不得把自己族谱献上去。

他们都是蜀中大族出身,虞祺祖上是唐朝名臣虞世南,只是他肯定想不到他那才九岁的儿子将来会在当了几十年的文臣后一鸣惊人,以少胜多,在南宋名将凋零之时打出淝水之战的结局,把南宋的命给奶了回来,历史上的名声更胜其祖。

当年□□攻灭蜀国后,因为治理的不怎么样,只把这里当成税源地,横征暴掠,谁知道蜀中的老铁们是真的不好惹,大小起义此起彼伏,赵大只用了两个月占领成都,结果赵二上位了四十年,蜀中居然还在起义!

这来来回回,朝廷是真的被折腾到没脾气,后来名臣张咏入蜀,除了发展经济之外,还开始大力发展文教,推举蜀中士子入仕。如此又花了二十年,终于孕育出了三苏父子入朝科举,自那之后,蜀中的士子便在朝廷里占了位置,也因为担心再来个风雨四十年,朝廷对蜀中的征税,总是谨慎的。

这种情况下,蜀中蜀锦、盐、铁、茶,便开始爆发增长,而东边的藏地、南边的诸蛮、还有北边西军,都仰仗蜀中产物供给,这种情况下,当然便有了足够经济增长动力。

何栗二人都来自眉州仙井监,那里的盐井供应了整个西南的盐,极为富庶,自然也是文教最兴盛之地,再简单一点说,他们老家的大家族们,都有钱!

赵士程越听越满意,这简直就是天赐之地,相比之下,越南东南那边太远,回款太慢,如今大宋才是最有钱有粮的国家,阿拉伯和印度的回款期就更长了,运输也是大问题,一时半会指望不上。

成都附近搞工业也很划算,三江汇流,水网密布,在没有蒸汽机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先用水力生产,产品顺着长江水就能送到下游的两湖两江,极大节约运力。

对了,如今长江三峡还很险要,有了火药,回头想办法去把三峡口叫什么堆的大石头给炸掉,为了航道安全,这种奇观不能存在!

他赞扬了二人为家乡请命的愿望,同时也表示愿意让二人前去巴蜀,广招富户,他要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何栗等人十分不解。

赵士程只是微微一笑,给他们讲解起了工业的好处。

工业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是可以提高生产力了,人不能只在农业上打转,五谷之外,应该有些其它的追求,比如穿暖,比如住好,这就是小康。

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这四川之路既是天府之国,当然要承担起天府之国的重任来,既要温饱,又要小康,还要提供税赋。

但现在,朝廷的问题是国库空虚,我这里有一个计划,想要四川路的富户们相助,你们知道入股吧?

二人当然知道,由赵士程在泽园开创的入股之法如今已经风行大宋商路,成为大宋的一种契文,他们既然是为官之辈,当然不会陌生。

“殿下,您的意思是,想让川中世族入股……”何栗立刻反应过来,不由面露喜色,“这何需招股,只要您愿意让我前去,必然能为您筹集钱款,想来蜀中大户也是愿意的。”

何止是愿意啊,赵士程各种商业工坊日进斗金,早就让无数人垂涎欲滴了,如果不是他身份太高,早就被朝廷瓜分,连工人都不会剩下一个。

谁不想要那种一次纺二十个纱的织机啊,谁不想做剔透的玻璃啊,谁不想要可治百病的神药呢,还有那高炉——四川的铁多到用来铸钱啊。

“光愿意可不行,”赵士程微微一笑,“还得要——诚意。”

何栗二人神情疑惑,但不知为何,本能地打了一个冷战。

随后,太子殿下在朝中透露口风:如今密州工坊,供应北方;太原新城,供应西北;江南工坊虽是初创,但也能供应海外。可自巴蜀往东,至两江两湖之地,却没有工坊供应,应在西南中南择一便利之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