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这边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松江府的海岸边。工部造船厂的船坞中,无数工匠正在忙碌着。这一年间,工部造船厂已经制造了整整数十条远洋宝船。这些宝船的大小,夸张点说跟后世的航空母舰差不多。
而这支庞大舰队的主人,是三保太监郑和。
郑和正在视察宝船。陪同他一起来视察的,是锦衣卫的指挥使纪纲。
郑和对纪纲苦笑一声:“都说太监是不详之身,上了船是会给船带来厄运的。真是讽刺啊,我竟然成了出使西洋的特使,远洋舰队的统帅。”
纪纲道:“郑公公不必如此自谦。谁不知道您在陆上战功卓著。想来在海上也是一样。此行您定然会扬我大明国威。”.caset
其实纪纲心知肚明,郑和下西洋,只是永乐帝派他出去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一个由头而已。
这时,一名户部郎中迎了上来:“见过郑公公、纪指挥使。”
郑和关切的问:“随行的所有宝船,还需要多长时日建好?”
郎中如实回答:“最少还需七个月,也就是明年开春。”
郑和道:“你可得上点心。那些船是要载着数万将士出海的。出不得半点纰漏。且茫茫大海常有海盗出没。我这次出使,又是要带大量金银珠宝赠予南洋、西洋各邦的。你要在船上设置大量火器。别心疼银子,如今的国库跟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帝)时脱胎换骨了。”
郎中道:“我们户部的夏老部堂已经跟下官打过招呼了。牵扯到大明朝廷在外邦面前脸面的的事,臣一定不会马虎。至于安装在宝船上的各类火炮,功夫造办处那边也在竭力打造。”
郑和道:“成。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等所有宝船都建好之后,我会请你喝酒的。”
纪纲压低声音:“郑公公,我祝你早日出使西洋顺利归来。同时......找到与朱允炆有关的线索。”
郑和没有一皱:“你怎么知道皇上让我
。暗中查访朱允炆下落的事?”
纪纲笑道:“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区区南洋、西洋小邦。大明与他们结交,何须几十上百艘宝船?这样大费周章,指定是你老兄接了皇上的密旨,查访朱允炆下落。”
郑和叹了声:“什么事也瞒不过纪指挥使的眼睛啊。你不愧是锦衣卫的大掌柜。
纪纲对郑和旁敲侧击:“若真找到了朱允炆,你会怎么做?”
郑和道:“自然是押送回京,交给皇上啊。”
纪纲不以为然:“非也。要是你找到了朱允炆,将他带回京城。那皇上的皇位让是不让?你最好让他永远的消失在大海里。”
郑和笑道:“纪指挥使不愧是东莱伯的徒弟啊,行事就是果断。”
当日点验完几十艘宝船,郑和和纪纲返回宫中。
其实,永乐帝让郑和下西洋,不光为了寻找朱允炆。
任何一个强盛的朝代,都会万国来朝。出使南洋、西洋,其实是永乐帝想要盛世的光环加持,得到史书的认可。
文渊阁中,永乐帝正在跟姚广孝、解缙等人交待另一间更加重大的事。
一个名垂千古的帝王不仅需要武功,还需要文治。文治武功方为盛世嘛。
永乐帝开口:“解缙,你是大明的大学问家。朕有个想法说给你听,你且判断下是否可行。”
解缙拱手:“皇上请说。”
永乐帝道:“朕打算修一部集古今中外于大成的大书,流传后人。你觉得怎么样啊?”
解缙虽然做了内阁首辅,可骨子里依旧是个文人。文人又有哪个是不喜欢休书的?
他赞同道:“皇上果然是圣君!不过还请皇上明示,您所说的集古今之大成,具体是指?”
永乐帝道:“这本书要囊括全天下的所有书籍。当然,《水浒》那样的禁书不要让他们在其列。这就需要解缙你这个总纂官的好好审查了。
解缙道:“皇上放心,解缙一定不辱使命。不过.......修筑这样一部大书,靡费
。恐怕颇多。”
永乐帝道:“国库已经有钱了。夏原吉那老家伙最近的腰杆停止了不少。你尽管去办就是,缺银子了就直接去户部直取。
解缙大喜过望:“是,皇上。另外请皇上明示,打算什么时候见到这部书?”
永乐帝伸出了两个手指:“二十年之内!最好在朕闭眼之前,能够看到集古今中外于大成的《永乐大典》。”
一旁的杨士奇提出了一个问题:“皇上,自古修书就要毁书。因为总有人手里私藏一些禁书,或书中夹杂着一些叛逆之词。臣建议,让锦衣卫的人也参与此事。遇到手里牵着禁书的,让锦衣卫的人出手。”
永乐帝微微点头:“你提醒的好啊。拟旨,修著《永乐大典》,由常歌调派五百名锦衣卫协助。别说搜不搜得出禁书,你们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五百多高大英武的汉子留在文渊阁,至少能替你们搬搬东西。”
京城东郊,常歌正在宋盼儿的坟前烧着纸钱:“盼儿啊。朝廷里又要出大事了。不够是好事。皇上下了旨意,要修筑《永乐大典》。呵,我也能闲在两天,以协助修著《永乐大典》的名义,在文渊阁那边住上一段日子。这段日子我就不来看你了。今日特意给你烧了双份的元宝蜡烛。”
天空不作美,“咔嚓”响了一声雷。随后天空中下起了瓢泼大雨。
还好陪着常歌前来的蓝新柔带了蓑衣。她贴心的将蓑衣穿在了常歌的身上。自从宋盼儿死后,她一直仔仔细细的伺候着常歌,生怕常歌受凉得风寒。
常歌站起身,深情的望了一眼老妻的墓碑:“等在文渊阁忙完了,我马上就来看你。”
常歌总感觉他说的话,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