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却有许多人把它当成了兵书来看。两百年后,丰臣秀吉入侵朝鱼羊,他麾下的小早川景隆通读过两遍《三国演义》就敢自称东瀛第一智将。可惜,当小早川景隆遇到了李如松。东瀛第一智将立马变成了大葱蘸酱。自然,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罗贯中没有想到,他书里曹操征马超的故事此刻帮了燕军大忙!
朱高煦疑惑:“往城墙上泼水?这法子有用么?”
朱高燧道:“二哥,应该有用。再说咱们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了,死马也得当活马医啊!”
徐妙云道:“就按炽儿所说,命令九门守军往城墙上泼水!”
第二日一大早,李景隆准备再次发起进攻。他自言了一声:“怪哉。北平城怎么跟昨日有些不一样?”
高高的城墙上结了厚厚的冰!
李景隆这次没有贸然下令发动总攻,他先派了一个千户所试探性的进攻。
这一千南军扛着云梯靠上了城墙。云梯在光滑的冰面上根本立不住!云梯都立不住,还谈什么攻城?
李景隆命令鸣金收兵,召集一众将领商议对策。
李景隆大怒道:“叛军着实狡猾!竟然想出来用冰墙阻挡我们进攻的办法!”
平安道:“结冰的城墙太滑了,根本攻不上去。唉。”
瞿能发了一句牢骚:“那夜若不是曹国公下令鸣金收兵,局面何至于此?”
李景隆有些不高兴了:“老瞿,你这人怎么没完没了的?那晚上的事,我跟常歌已经各自上了折子。谁是谁非,朝廷自有公论。问题是眼下这一仗怎么打。”
瞿能一摊手:“怎么打?没法打!”
李景隆道:“且容我好好想想。”
李景隆想了整整一个时辰。终于,他猛然睁开双眼:“有了!”
众将用满怀期待的目光望向他。
李景隆道:“我们可以等天气转暖,冰墙融化的日子进攻!”
憋了一个时辰,就憋出了这么一个不咸不淡的屁。一众将领在心里把李景隆的祖宗八代都给问候了一个遍。
平安哭笑不得:“我以前久在北平任职。了解北平的气候。曹国公啊,已经十一月了,天气只会越来越冷!绝不会转暖。”
李景隆反驳:“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万一哪天忽然转暖了呢?打仗要有耐心!我是能将《孙子兵法》倒背如流的。《孙子兵法》的精髓,就在于忍耐二字!”
一众将领不再说话。因为他们忙着在心里痛骂李景隆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书呆子。
李景隆忘了一眼大帐里放着的“大明战神”牌匾。或许是山东官员们拿不足赤的便宜货糊弄他,四个金字的颜色竟然黯淡了不少。
监军大帐附近的马厩。
常歌领着常世勋走进了马厩。
常歌指了指其中一匹马:“这是我从山东参政铁铉前日送来的战马中精选出来的一匹。这匹马以后归你了。”
常世勋道:“爹,咱们旗手卫的人又不上阵。我要这么好的战马做什么。”
常歌压低声音:“你给我听好了。攻陷北平已经不可能了。以李景隆的性子,绝不会后撤。一旦朱棣率大军赶回,必在北平城外击败李景隆。大败之时,我这个监军自然要与大军共存亡。你却不同。到那时你骑着这匹快马,日夜不停的向南逃命。记住了嘛?”
常世勋道:“爹,您言重了吧。我们尚有四十多万大军呢。怎么就攻不下北平?”
常歌叹了声:“儿啊,攻城已有六日,打下被北平了嘛?更别提叛军如今有老天爷相助!老天爷赐了他们一堵冰墙!”
常世勋道:“就算打不下北平来,我军也不会大败吧?耳目传回的消息说,朱棣只有十万出头的人马,打得过咱们四十多万大军?”
常歌指了指帅帐方向:“有那么一个猪都不如的统帅,朱棣打败我们易如反掌!记住了,我军惨败之时,你不必管我,一直向南逃就是了。若事后有人说你临阵脱逃,你就说逃回后方是为了传递军情。”
常歌对李景隆早就彻底失去了信心。他这是在给儿子找后路。
应天皇宫,谨身殿。
建文帝的案头正摆着两封奏折。一封是常歌说李景隆贻误战机的参劾折子,一封是李景隆的辩驳折子。
建文帝问四位心腹大臣:“你们怎么看?”
齐泰拱手:“皇上,臣认为李景隆不仅有贻误战机之罪!还有嫉贤妒能之罪!他下令瞿能撤出张掖门,明摆着是怕瞿能抢功!正如常歌所言,应立即将李景隆撤职查办,令择良将统领大军!”
黄子澄针锋相对:“齐部堂,你不能听信常歌的一面之词!我看李景隆的折子说的也很有道理。白天五十万人没攻进北平。晚上瞿能随随便便带着三万人就打下了张掖门?一定是叛军设下的圈套!若不是李景隆当机立断,恐怕瞿能已经全军覆没了!”
李景隆是黄子澄举荐的统帅。他自然要替李景隆说好话。
不过常歌毕竟是他的远房表舅。黄子澄又说了几句话,替常歌开脱:“皇上,臣认为常歌参劾李景隆,是在尽监军的职责。他只是不了解李景隆的用兵方略而已。这两个人都没有罪。”
建文帝没有表态。
黄子澄又道:“皇上,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啊!臣认为还是应该由李景隆做统帅。说不准过个十天半月,就会有彻底平定叛乱的捷报传来。”
黄子澄还在做白日梦。
建文帝终于开口:“嗯,黄先生所言很有道理。临阵换将的确不妥。拟旨,驳回常歌的参劾折子。另催促李景隆尽快打下北平城。”
建文帝身在江南,又怎么会知晓北平城那边的战况呢?
果如常歌所料。李景隆明知道打不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