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军后撤十里扎营。都督瞿能带着三万人留在了北平城下。
瞿能摩挲着下巴,听手下的指挥佥事讲述着各门汇总起来的情况。
优秀的将领分为两种。一种以常遇春、蓝玉为代表,老天爷赏饭,天生就有打仗的天赋。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着猎狗般敏锐的嗅觉。能够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他们从不学习什么兵书。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每一道军令都会被写进兵书,供后世将领钻研。
另一种以徐达为代表。或许他们的战争天赋并不高,但他们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将每一场战斗与古代兵略相结合,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形成自己的作战风格。
瞿能属于后者。
瞿能对打仗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打仗就好比解一团乱麻,首先要找出线头在哪里。
经过分析各门的战况,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今晚这场混乱的爆发点在张掖门,结束点在崇仁门。
瞿能的两个儿子瞿郁、瞿陶骑马伴在父亲身边。
瞿能问大儿子瞿郁:“白天进攻张掖门,城门上的守军有多少?我没问老百姓,只问穿鸳鸯战袄的叛军。”
瞿郁想了想,回答道:“应该有两三千。”
瞿能道:“如果我没猜错,那支假南军应该是张掖门的叛军假扮的。探报说假南军人数有两千人左右,已经退进了崇仁门。也就是说,此刻的张掖门,只有百姓防守,没有任何叛军!”
瞿郁道:“爹,如果真是这样,此时的张掖门是北平九门中防守最为薄弱的一门!”
瞿能点点头:“你说的对。这是攻破北平城的好时机!”
二儿子瞿陶却道:“可是曹国公已经下令主力后撤十里.......”
瞿能微微一笑:“没错,曹国公只给咱们父子三个留了一支偏师。可这支偏师足有三万人!攻下张掖门足够了!传令,立即对张掖门发动进攻!一定要赶在叛军回来之前拿下张掖门!”
两刻时辰后,瞿能手下的三万南军朝着张掖门发动了猛攻!
城头防守的北平百姓乱了阵脚!没有正牌的燕军指挥,他们就像是一盘散沙。且,他们不知道守门的两千燕军出城是出去搞夜袭,还以为燕军舍弃了他们,导致他们士气低落。
南军驾起了云梯,有不少南军已经涌上城头!张掖门已是瞿能的盘中餐!北平百姓门想要守住张掖门,除非出现奇迹。
瞿能亲自骑马压阵督战,他高声下令:“旗牌官,立即去曹国公大帐通禀,就说我部会在半个时辰内拿下张掖门。请他速派大军,由张掖门入城。告诉他,明天一早,五十万弟兄就可以在北平城里吃早饭了!”
李景隆帅帐。
李景隆看到北平城那边火光冲天,喊杀声传到了十里之外。他骂骂咧咧的召集一众将领,怒吼道:“不是下令今夜不攻城了嘛?是谁不遵帅令?”
一众将领面面相觑。
监军常歌提醒李景隆:“北平城下只有瞿都督的三万人马。应该是他在攻城。”
李景隆怒道:“五十万人打了一个白天都没打下来,就他那三万人?这老瞿想立功想疯了吧?”
忽然间,瞿部旗牌官跑进了帅帐:“报!张掖门上并无叛军,只有北平百姓驻守。我军数千袍泽已攻上城墙!瞿都督说,半个时辰内就能完全拿下张掖门。请曹国公下令主力,由张掖门入城!”
李景隆先是大喜:“什么?老瞿的人已经攻上城头了?”
旗牌官又道:“瞿都督还说,明日一早,五十万弟兄们就可以在北平城里吃早饭了!”
平安连忙说:“曹国公,请下令全军前往张掖门吧!”
常歌附和:“是啊曹国公,请下令吧。收复北平,只在今夜。”
李景隆却陷入了沉思。
瞿能带着三万人取张掖门破城。我却在十里之外扎营。破城之功岂不成了瞿能的?
再说了,我这个统帅白天带着五十万大军没打进北平。我的副手晚上只带了三万人就打了进去?这消息传扬出去,我还算大明战神嘛?
还有,瞿能是兵部尚书齐泰举荐的。我是黄学士举荐的。若瞿能抢了我的风头,黄学士岂不是在朝廷里丢了面子?
战局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李景隆却在考虑抢功劳、党同伐异。这样一位统帅能打胜仗才怪!
李景隆的目光,停留在了那块“大明战神”的金匾上。
他一咬牙,下定了决心:“夜战不利于攻城!且叛军诡计多端,城内恐有埋伏!传令,鸣金!让瞿能所部立即停止攻城,后撤十里!”
一众将领听到李景隆的这个命令面面相觑。
常歌有些发急:“城内恐有埋伏?叛军一共就那么两三万人。两三万人埋伏五十万人?有用嘛?”
李景隆道:“你别忘了,城内还有二十万效忠于朱棣的百姓!他们同样可以参与埋伏我军!”
常歌哭笑不得:“老百姓?老百姓离开了坚固的城墙,对我军没有任何威胁!”
平安有些发急:“曹国公,下令瞿都督收兵,会错失攻陷北平的最佳时机!”
李景隆坐到大帐中的虎皮椅上:“我是朝廷的征虏大将军!平叛军的主帅!我现在下令,瞿能部立即收兵。有敢不听从军令者,立斩!”
常歌忍了李景隆两个月了,此刻他再也忍不住了!他仗着自己跟李景隆的父亲是平辈,指着李景隆的鼻子痛骂道:“李景隆,你不就是怕瞿能抢了你的功劳嘛?你敢下令收兵,我就敢在皇上面前参你!”
这样的话,也就常歌敢说。
李景隆大吼道:“常歌,你只是皇上的家奴而已!你懂怎么打仗嘛?你要参我,随便!但此刻你是监军,我是统帅。仗怎么打,何时打,是我说了算而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