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房之中,刘琏、刘璟二人抱着父亲的尸体痛哭流涕。
门外的常歌一时有些疑惑:李德仁明明跟我说砂淋之症是死不了人的。难道真的如刘伯温生前所说,胡惟庸带御医给他看病时在药上动了手脚?
常歌忽然想起,刘琏曾将剩下的药交给了他,说是若他父亲被害身死,这些药可以当作证据。当时常歌没在意,只将那些药交给了手下的力士存进了物证库。
贺升走了过来:“常大使,出什么事了?”
常歌缓过神来:“你立即派力士八百里加急赶往京城,向圣上禀奏诚意伯薨了。”
四日后,应天传回旨意。命当地官府厚葬刘伯温。常歌返回了应天。
这日,常歌刚刚来到亲军都尉府,迎面便撞见了大学士宋濂。宋濂道:“胡惟庸果然暗害了诚意伯!”
常歌一愣:“宋先生何出此言?”
宋濂道:“诚意伯早就让刘琏告诉了我,胡惟庸带着御医看他时,在药里做了手脚!你是仪鸾司的大使,如今有人暗害开国伯爵,你查是不查?”
常歌为难的说:“宋先生,按你的意思是让我查胡丞相。他是百官之首,查他需要圣上的明旨。我做不了主。”
宋濂道:“那我就进宫,找皇上!”
这时,贺升慌慌张张的走了进来:“常大使,你快去看看吧。国子监的学子和一些官员围住了咱们亲军都尉府的大门!说是要为诚意伯讨个公道。”
常歌狐疑的看了看贺升:“那些学子和官员是怎么知道诚意伯的事的?”
宋濂说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胡惟庸干了这么大一件坏事,天下人都有目共睹。”
常歌心道:得了吧我的宋先生。定然是您将这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门生故吏。
常歌来到亲军都尉府门前,安抚一众官员、学子:“诸位放心,若诚意伯真的是被人暗害的,我们亲军都尉府一定揪出凶手。还请你们先回去。”
领头的一名官员高呼道:“诚意伯不仅是开国功臣,还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你们亲军都尉府不要包庇胡惟庸!”
常歌敷衍道:“好,好。我们不会包庇任何人。你们先回去吧。我们一定严查!”
一众学子、官员渐渐散去。宋濂走到常歌面前问:“你真的会去查么?”
常歌叹道:“抱歉宋先生,我刚才情急之下对你的门生故吏们撒了谎。我还是那句话,查这件事需要圣上的明旨。”
宋濂道:“那好!我这就去乾清宫请旨!”
华夏历史中存在着一股经久不衰、手眼通天的势力,这股势力名曰文士集团。文人们掌控着舆论,他们团结起来有时候连皇帝都不敢小觑。
刘伯温是文人的领袖。天下多少读书人仰慕他的诗文,视他为榜样?宋濂放出了话:诚意伯很可能是被右丞相胡惟庸暗害的。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文士集团。天下的文人都开始为刘伯温鸣不平。甚至有些有功名在身的秀才、举人扬言,若朝廷不还诚意伯一个公道,下一届乡试、会试他们会联合罢考。
民意汹涌,洪武帝不得不重视起这件事。他在乾清宫内召见了常歌。
洪武帝问:“你觉得刘伯温是被毒死的么?”
常歌道:“回禀圣上,没有证据微臣不敢妄自揣测。”
洪武帝又问:“你有没有暗中查这件事?”
常歌答:“此事干系重大,牵扯到刚刚薨了的开国伯爵和当朝丞相。没有圣上的旨意,微臣不敢自作主张追查。”
洪武帝叹了声:“普天下的文人都让朕追查这件事。民意难违啊。朕给你一道旨意,查清刘伯温的死因。”
常歌道:“微臣遵旨!”
洪武帝对常歌旁敲侧击:“朝堂上的事,有的该小题大做。有的反过来,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你明白朕的意思么?”
常歌心领神会。什么叫小题大做?空印案就是典型的小题大做。一条官场约定俗成的规矩害得几千名官员掉了脑袋。至于大事化小,常歌猜测洪武帝是想让他大张旗鼓的去查刘伯温的死因,最后得出一个因病而亡,与胡惟庸无干的结果。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常歌拱手:“是,微臣明白。”
洪武帝又道:“此事干系重大,朕不能只让你一人负责。就由右御史大夫陈宁、刑部右侍郎魏泽、大理寺卿李仕鲁与你共同追查。”
洪武帝让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一同介入此事,是为了彰显他对刘伯温死因的重视。
常歌心中暗道:圣上的安排真是用意深刻啊。刚升了右御史大夫的陈宁是胡惟庸的死党。大理寺卿李仕鲁虽跟刘伯温没有交往,却跟宋濂关系匪浅。至于刑部右侍郎魏泽,那是个出了名铁面无私的家伙,一向对事不对人。
常歌出得乾清宫,回到了亲军都尉府。当天下晌,陈宁、李仕鲁、魏泽来到了常歌的值房。
四人一番客套,在值房之中坐定。
陈宁笑道:“诚意伯名声太大。他的病又来的那么急。他病薨之后市井之间自然传出许多谣言。前朝有三堂会审之说。圣上为了平息谣言,这回让咱们四衙会审......”
李仕鲁打断了陈宁:“陈大夫不要妄下结论。诚意伯是病薨还是被人暗害尚未可知。”
陈宁冷笑一声:“呵,据我所知诚意伯被人暗害的谣言是大学士宋濂先传出来的。你是宋濂的好友,自然要赞同宋濂的观点。我看这值房之中是有人想借着诚意伯之死掀起政潮,动摇我大明的根基!”
李仕鲁争锋相对:“如果陈大夫觉得我有意徇私,完全可以向圣上请旨撤换我。”
陈宁和李仕鲁几乎吵了起来。刑部右侍郎魏泽却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常歌连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