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
同时也是一个高危职业。
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
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占据剩余很少部分的二般情况下,太监进宫时弄虚作假就变得相当容易。
譬如在唐朝中后期,太监势力过于膨胀,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皇帝们对他们恨得要命,也怕得要命,对太监的有效管理就更谈不上了。尤其是在唐敬宗、唐文宗时期,很多身体健全的人未经“验收”,就冒充太监混进了宫里,在天子眼皮底下混吃混喝、大行违法之事。其中个别胆大者还打起了皇帝女人的主意,给皇帝大人戴绿帽子。而本章的主人公唐敬宗李湛就是因为一顶绿帽子而丧命的。
古代人结婚一般比较早,李湛来到世上的时候,他爹遂王李宥(后来的唐穆宗李恒)才十四岁,也就青春期刚起步的样子。
见到这个小生命降生,李宥非常有成就感,第一时间通知了爹妈。
言外之意就是:我是个男人了,可以当皇帝了!
唐宪宗李纯知道后,也很高兴,亲自捉刀给这个小孙子起名字——湛。
李湛是个很邪气的人。唐朝中期之后的皇帝有改名字的传统,一般他们出生时有一个名,登基之后马上改成另外一个名,个别的临死前还有一个名字(比如唐武宗李炎)。李湛属于异类,他出生的时候叫李湛,到死的时候还叫李湛,算是破坏了唐朝的“潜规则”。
身体可以早熟,但是心理不经过一定的历练却无法早熟。李宥本身还是半大的孩子,让他有模有样地教育儿子是不可能的。他本人正值青春鼎盛,十四五岁正是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时期,不抓紧时间多生一两个子女,对不起自己的皇子身份。而且他本人生性贪玩,斗猫斗狗斗蛐蛐样样精通,总是想着法子享受生活,唯独不想着自己还有个儿子。李湛就这样被爹放养了,整天被一帮不干正事、专干歪事的太监们围着团团转,生活那真叫个自在。
这个时候的唐朝政局有些微妙。自安史之乱开始膨胀的宦官和藩政两股势力在宪宗的铁腕治理下,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如果宪宗及其继任者能够再接再厉,唐朝再来个贞观之治不是不可能。但是,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这个可能被改变了。
就在李湛出生后两年,他的大伯父太子李宁死了,享年十九岁。太子的废立从来都是引发朝臣斗争最好的药引,这一次也不例外。李宥排行老三,前面还有个老二澧王李恽,这两人是仅有的太子候选人。
当时,宫里的宦官、朝廷的大臣、宪宗的老婆三股势力纷纷卷入二人的竞选中,使得选情异常激烈。
其实就智商、人品、学识等多项指标相比,李恽比起李宥要稍微突出一点,当选后没准能把宪宗一手创立的“元和中兴”延续下去。但是,事情坏就坏在宪宗的一个怪癖上。宪宗大概出于阻止后宫干政的目的,一辈子都没有册立皇后,偌大的皇宫、成千的美女,也只有一个女人被封为妃子,此人就是李宥的生母郭妃(名将郭子仪的孙女)。由此造成无人能看出宪宗最宠爱的人是谁,让后宫之中谁都不敢妄自尊大,伸手揽权。在这种情况下,李恽生母的身份就相对郭妃矮了一大截。一些宦官和大臣们看重这一点,就赶忙联名推荐李宥,天花乱坠的话说了一大堆。
这时的宪宗李纯正忙于炼丹求仙,想着某天背后长出两只翅膀,扑腾两下飞上天。
丹药富含多种金、银、汞等多种重金属及有毒元素,长期服用之后,造成宪宗脾气大变,喜怒无常,对事情判断没有以前那么英明。他听到候选人李宥一方阵营的嗓门大了点,竞选广告精彩了一些,就一时糊涂,做了此生最糊涂的决定。
元和七年(公元八一二年),李宥正才脱掉遂王的小斗笠,戴上了大唐太子的大檐帽,风风光光搬进东宫住了(此后改名李恒)。老子吃肉,儿子喝汤,李湛也跟着当上了鄂王,正式享受国家财政津贴。
李湛的钱包鼓了,房子大了,身边的太监多了,玩得也就更起劲儿了。这一点,他倒是很虚心地向父亲学习。他爹翘课,他也翘课,他爹看马球,他也看马球,他爹戏宫女,他就和宫女做游戏……总之,他爹一身的缺点都被原封不动地拷贝走。而他爹这时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懂得为父之道了,但是总觉得自己头上的大檐帽是偷来的,没准哪天就被老哥李恽抢去玩了。李恒整天如履薄冰,和身边的太监王守澄等人商量怎么保住饭碗,对于几个儿子,包括李湛,依旧采取放养的态度。至于李湛那位跟仙丹死磕的爷爷唐宪宗,就更没时间答理他了。
小孩子没人管,就会养成任性、放纵、不羁的性格,这种秉性的人当丐帮帮主也许没问题,但是当皇帝就非常有问题了。
因为丐帮的终极目标无非是混一顿饱饭吃,敢于随性才能吃到饭,而皇帝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