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科幻灵异>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大德高僧的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德高僧的他(1 / 2)

赵隰(xiǎn),南宋度宗皇帝赵禥(qí)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全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南宋咸淳七年九月己丑(1271年11月2日),生于临安府之大内,是端宗赵昰(shì)的弟弟,怀宗赵昺(bǐng)的哥哥。他是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的第七位皇帝。他的哥哥端宗为他上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史称宋恭帝。

从皇帝到高僧大德

咸淳九年(1273年)十一月,赵隰在其父皇的灵柩前继位。由他的祖母,六十五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临朝称诏,代理朝政,军国大权实际掌握在奸臣贾似道之手,《宋书》曰:“命平章贾似道依文彦博故事,独班起居。”

赵隰继位之时,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方已落入蒙元之手。南宋之境水灾频发,安吉、临安、余杭等地的百姓民溺死者无数,宋室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铁骑大举南下,局势失去控制,赵宋皇朝的统治已经陷入了全面瘫痪的状态。

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阳城的控制权之后,蒙元军渡过长江向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进发。太皇太后谢道清全国通令“勤王”,“诏似道都督诸路军马,以步军指挥使孙虎臣总统诸军,所辟官属皆先命后奏。诏天下勤王。”但勤王的各路宋军毫无招架之力,势如破竹的元军击破各地宋军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的郢州、荆南、渠州、鄂州诸州。

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贾似道命宋京出使蒙元军中乞和,但元军拒绝,《宋史》:“宋京如军中,请称臣、奉岁币,不得请而还。”

其后,贾似道率领的13万大军在芜湖一带与元军对战大败,“似道、虎臣以单舸奔扬州,诸军尽溃”。

不久,谢太皇太后和恭帝在舆论压力下贬贾似道,不过为时已晚,宋朝亡国在即。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南部)大半的领土。

德祐二年正月甲申(1276年1月18日),元丞相伯颜统帅的大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大臣陆秀夫求和,

《宋史》记载:“陆秀夫等至大元军中,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只好向蒙元军投降。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蒙元兵至皋亭山,宋廷派遣监察御史杨应奎奉上传国玉玺投降,纳降表曰:“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臣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绝,曲赐存全,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

德祐二年二月初五,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宋恭帝赵隰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宋史》记载“大元使者入临安府,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罢官府及侍卫军。”元世祖下达诏书,命令丞相伯颜速送宋朝君臣到大都朝见,赵隰同母亲全氏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谢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的逼迫下启程北上。至此,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皇朝正式结束。

之后,南宋残余势力在福建、广东一带抗元。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携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在崖山蹈海自尽,十余万南宋军民同时追随幼帝投入海中殉国,南宋最终灭亡。

恭帝降元以后,于至元十三年(宋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从临安启程北上,五月,过大都,赴上都。丙申,于上都大安殿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欲保全亡宋宗室,降封恭帝为瀛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并且把公主嫁给了恭帝,福王赵与芮受封平原郡公;下诏书明令优待宋室宗亲,让他们居住在大都。南宋末诗人汪元量《水云集》湖州歌八十一有云:“僧道恩荣已受封,上庠儒者亦恩隆。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国公。”

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月,瀛国公赵隰,西藏地区在清朝以前称为卫藏,后改称西藏)。

在此之后的汉文史籍就就没有了瀛国公赵隰,但他已经在卫藏佛界崭露头角,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他还经常把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经书中的异文。

后来赵隰还担任了萨迦大寺的住持,法号为“合尊”,成为当时吐蕃的佛学大师,四处讲经,穷其一生潜心研究佛学。他翻译了《百法明门论》,以及佛理深奥的《因明入正理论》,在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为“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他被藏族史学家视为翻译大师,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宋恭帝的结局有着不同的说法。

据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记载:“是年(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这句话的语意应该是很清楚的,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四月,御封的灜国公合尊死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张掖),“诏僧儒金书藏经”这句话也明确了灜国公死后享受到了厚葬的待遇,表明了朝廷对灜国公的礼遇之意。宋恭帝赵隰在五十四岁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