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科幻灵异>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道光帝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道光帝是个怎样的人?(1 / 2)

道光帝的书屋悬挂着他自己书写的箴言:“事愈大,心愈小;情愈急,气愈和。”此处便可看出,他一直在砥砺自我的性情修养。

在系统的宫廷教育培养下,“经史融通,奎藻日新”,因此深得嘉庆的喜爱。

虽然贵为皇子却能“日与诗书相砥砺”,在涵养上,他秉持“至敬、存诚、勤学、改过”也写成四个条幅,张贴左右,时刻惊醒自我的风度修为。

作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最大责任者,道光被后世调侃严重,把他描绘成吝啬如同乞丐,被内务府糊弄刷戏吃不起鸡蛋的一类糊涂皇帝。仿佛坐在帝国龙椅上穿着一身补丁的皇帝,是一位穷酸、愚蠢受任摆布的无能之辈。其实这完全是野史的一贯描述手法,在宫廷生活严肃的清朝,作为掌控大清的道光在内政和用人上相当强势且可圈可点的出色之处。本文从他召见臣下对话作为入手,以此将历史的实际面貌呈现一二。

从林则徐、陶澍、曾国藩和张集馨的任用和召对谈话完全清晰看到道光的理政水平并非平庸,相反是非常透彻,对矛盾所在一语中的。

一、对林则徐的知遇之恩,在鸦片战争后不断加大对他的提拔和使用力度。

道光二年的时候,林则徐受到道光帝的首次召见,在谈话中,道光对他的考察结果对他做了一次通报:“汝在浙省虽为日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毛病,朕早有所闻,所以叫汝再去浙江,遇有道缺都给汝补,汝补缺后,好好察吏安民罢。”接着林则徐向道光帝请示此后政务方向道光回答说:“照从前那样做就好了”《林则徐日记》。

“知人难,得人尤难,汝当知朕之苦衷,一切勉力而行,毋负委任,朕有厚望焉。”林则徐在收到道光这样富有感情的批复后,感动得“再三跪诵,感极涕零”,在回复道光的奏折中表示:“殚竭血诚,一切认真办理,以期仰答鸿慈。”林则徐发自内心对道光帝存有深厚感激之情,虽然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被贬黜新疆,也是道光帝的无奈举措,这也解释了林则徐后来得以复职并出任重要的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的主要原因,因此也可以解读为林则徐成就来源于道光的重用,一个人再有能力,却没遇到伯乐,最终一事无成的有的是,因此道光是改变林则徐一生的那个最大平台。

二、对陶澍的重用,快速推进治理海运问题,最终成为名臣。

陶澍,在道光登基的第一年终于迎来了自己政治上的春天,由正四品的道员升任正三品的按察使。此前他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督察员御史,再到川东兵备道。但是始终未能再进一步。正是在道光的提拔下,他才真正找到了实现自我理想的平台。转年,道光又将他提升为二品的布政使,道光三年,再度升任安徽巡抚,正式成为封疆大吏。四年之间,道光改变了陶澍的人生走向,因此也开启了陶澍施展能力,在地方大显身手的机会。

道光十一年,陶澍给皇帝上了一道《现在盐务、灾务、并拿获匪犯办理各情形折片》的折子后得到了道光的批复:“裕国而安民,通商而除害。汝为干国良臣,而朕亦获知人善任之美名,实有厚望焉。”为了对道光的知遇之恩的报答,他给自己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绕案风情,尘埃扫除吏牍;举头日近,光明洞照此心。”“要半文不值半文,莫到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此后在陶澍的主动作为下,海运漕粮等一系列重大事务出现明显效果,多次受到道光奖励。

因此在道光十八年,将陶澍任命为两江总督时,道光给出了自己为何持续重用他的原因:“谕两江总督陶澍知之:朕看汝爽直,任事勇敢,故以两江重任……若能大法小廉,奉行以实不以文,何患政事不理,百姓不安乎?无如世风日下,人心益浇,管不肯虚心察吏,吏不肯实意恤民,遇事则念及身家,行法不计及久远,朕所惧者在此,所恨者亦在此。”因此,道光认为陶澍受到重用主要是人才难得,尤其是“河工、盐务、均系兼辖,尤当实力讲求,破除一切积习,渐复旧规。”最后总结说:“如何而能若是?曰:在得人。毋忽,毋忽!”

正是在道光主要的勉励和鼓舞下,陶澍最终成了一代名臣,因此道光也是他最大的发展自我的平台。

三、亲自考察张集馨,多次了解地方实际,成了感动张一生的人。

道光十五年,在中进士不久的张集馨出任翰林院,有机会走近了道光。在第一次见面时,道光简要了解了一下他的简历后,勉励他读有用之书,“无徒为词章所困也。”怕他不理解,又进一步解释说:“汝试思之,词章何补国家,但官翰林者,不得不为此儿。”

又问到张集罄的老家情况时,道光突然大声问:“你那南方年年闹水灾,将如之何?”紧接着张集罄一一为道光皇帝解释。看得出这次面试,道光对张集罄很满意。末了,道光嘱咐说:“汝在家总宜读经世之书,文酒之会,为翰林积习,亦当检点。”

因此可以看到,道光用人比较务实,由于对张集馨印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