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庶妃升职记> 第4章 第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第4章(1 / 2)

第4章

“钱妹妹,你有在听吗?”许久不见钱珍珠的回答,兰香小声的又问一话。钱珍珠这时候在装睡,水太深的事儿她掺合进去,她有那么傻吗?

“……”钱珍珠装睡自然装的很像,她没回话,她连自个儿的呼吸都调整过来。钱珍珠假装不在意凑近的兰香,钱珍珠装着没听到兰香的小声呼唤声。

后面自然便是钱珍珠在装睡中,她是真的迷迷糊糊睡着了。

次日,上差后。钱珍珠免不得在当差轻闲时,她与魏嬷嬷提一嘴昨个晚兰香说的话。此事太重大,钱珍珠想知道魏嬷嬷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此事你不说,我这老婆子还真不知。”魏嬷嬷也是惊讶的。

“杜嬷嬷这事情办的胆大。娘娘那儿……”魏嬷嬷迟疑一下后,还是对钱珍珠小声的说道:“娘娘那儿肯定在意娘家,将要嫁进皇家的郡王妃自然得娘娘的心。不过皇家自有规距,一旦兰香怀上郡王爷的子嗣,兰香的娘家人就不可能在贱籍,那是打皇家的脸。”

“嬷嬷的话对,我昨个儿晚上初听时,一定让兰香的话给唬住。现下听嬷嬷一讲,我是愰然大悟。嬷嬷说的对,皇家的距规最大,谁敢去煽皇家的脸,那是不要命啊。”钱珍珠伸手捂一捂胸口,她觉得昨个晚装睡太对了。

现下再想想兰香凑近她跟前聊什么私房话?钱珍珠就觉得兰香一定暗藏坏心思,不过是她心性太单纯,差点被人糊弄过去。

“当初娘娘有心挑选侍候郡王爷的人选,我头一个想到你。”魏嬷嬷对钱珍珠说道:“对于宫人而言,这是最有体面的前程。”

“珍珠,嬷嬷是盼你好。”魏嬷嬷说的心头真话。

人人都道魏嬷嬷有一个体面。可魏嬷嬷一辈子吃的苦只有自个儿最知。她与面前的珍珠是真有深厚的感情,也才想着为她谋一个好前程。

哪怕二人没母女名份,可无儿无女的魏嬷嬷真把钱珍珠当女儿对待。

越是亲近,越是盼着对方好,魏嬷嬷才不会想钱珍珠做什么宫女。哪怕做了嬷嬷,做成主子的心腹又如何?奴婢就是奴婢,是人下人。

魏嬷嬷一辈子最盼着的就是有一个亲生的儿女,奈何非常遗憾,她一生注定是没有亲生的儿女祭祀香火。越是如此,魏嬷嬷才盼着钱珍珠的一生与她不同。或者说钱珍珠过得好,就让魏嬷嬷有一种自己一手促成圆满的成就感。

是否是一种提前的投资?在魏嬷嬷心中,想是也算的。

至少钱珍珠若得一个好前程,魏嬷嬷想她的晚年或许也是一份依靠。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之一。成与不成,魏嬷嬷听天命,顺天意。

当天晌后,钱珍珠和兰香一起到咸福宫的正殿,一起给庄嫔磕头问安。

这是钱珍珠头一回踏足正殿,正殿的摆设与咸福宫的其它偏殿、配殿不同。主子娘娘的住处,自然有一种皇家的雍容气度。殿中的处处摆设上透着庄嫔的品味,颇是有一份书香雅趣。

“娘娘万福金安。”一进正殿后,钱珍珠只是眼光轻扫一眼殿中摆设,然后她与兰香就是跪下见礼。这一回二人是见大礼,磕头问安。

“免礼,你二人起身吧。”在钱珍珠和兰香磕头后,坐上首的庄嫔是柔声说道。庄嫔声音温婉,她的嗓音非常好听,听着是官话雅音,一字一字间全是悦耳。

“谢娘娘恩典。”钱珍珠和兰香谢过话后,二人方是起身。二人起身后也不敢抬头,二人皆是躬身而立,全然一派的小心翼翼态度。

“抬起头,让本宫仔细瞧瞧你二人。”庄嫔又吩咐一话。

得庄嫔的话,钱珍珠微抬头,她只敢瞄一眼庄嫔,她的目光可不敢放肆。钱珍珠是规距的把目光垂下,此时自然一脸恭敬。

庄嫔是咸福宫的主位娘娘,在咸福宫中,所有宫人的前程如何?庄嫔就是一句话的事儿。生死操持在别人手上,那尊敬自然就得摆明面上,做捧哏人嘛,钱珍珠会的。

“你二人倒是如嬷嬷说的,本宫瞧一眼,就是瞧出你二人是好孩子。”庄嫔这是场面话,可这话说的还是动听。

钱珍珠只是瞄一眼庄嫔的容貌,她还是看一个明白。庄嫔很美,人美气质又好。这会儿钱珍珠打起精神听庄嫔的训话。只在心中钱珍珠得感慨一回,美貌如庄嫔都不得宠。只能说皇帝真是好福气。天下美人,环肥燕瘦,什么样的皇宫皆不缺,皇帝可能都要挑花眼。于是美人多了,也便是在皇帝的心中无足轻重起来。

坐主位上,庄嫔仔细打量着面前两个二等宫女的容貌。庄嫔再是回想前世的记忆,她也是对二人的容貌一片陌生,真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不过在问过二人一回姓名后,庄嫔心头有数儿。庄嫔心想着,钱珍珠便是怀上儿子隆暻头一胎的女人。今生有她护着,不当再让一个五个月的男胎落了。

至于那兰香嘛,庄嫔心头又是一声叹息。她想,她或许就是做太多,才是让娘家的侄女误以为能完全掌控儿子的后宅子嗣。想是她错了。侄女后来越发大胆,全是由得她惯出来的坏毛病。

如今永安二十八年,离着永安五十年还早呢。

庄嫔想到前世,永安五十年,永安帝驾崩。她的儿子隆暻承皇命,继大统。在世人眼中,永安五十年,他们咸福宫母子成为最大的大赢家。

那又如何?

庄嫔不会忘记的是儿子隆暻登基,改新年号为弘正。弘正三年,隆暻的嫡长子病逝。弘正五年,隆暻的嫡次子夭折。彼时四十五岁的隆暻是膝下无嗣,东宫无储君,闹得朝堂上是几翻风风雨雨。

国本之争,要皇帝过继嗣君的呼声越来越大。那些年在后宫的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