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徐钢万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学员们堵在办公室,文讲所自成立以来还没出现过如此恶劣的事情。
“好了,好了,都安静一点,大家一个一个说。”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表达着自己的诉求,把徐钢的办公室搅的人声鼎沸,他只能双手向下按,大声的呼喊。
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安静下来,推举蒋子隆出来提出大家的诉求。
可当他听完大家的诉求,却又感觉到哭笑不得。
当学生的主动要求延长学习时间,也就经历过嗡嗡嗡后的八十年代初才有可能发生吧。
“好,我明白了,也体会到了大家的求知若渴。这样吧,回头我们所里几位领|导商量一下。
你们要明白,这件事不是我们所里自己就能决定的。我们所里争取尽快讨论出一个结果,然后向上面反应。”
徐钢并没有因为学生们鲁莽的堵门而生气,对于文讲所恢复建制以后的第一批学员,所里是极为宠爱的。
他更明白大家这样做的原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
学员们在徐钢表态过后便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大家是来提诉求的,又不是来闹事的。
所里的动作很快,没有让同学们失望。
所长徐钢先是开会跟所里的同志们统一了意见,然后又将这件事报告到直属领|导部门——中国做鞋。
经过做鞋D组开会讨论,同意了学员们延长培训时间的意见。
同时,所长徐钢还不忘趁此机会提出继续办一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以及办个编辑评论班。
经过又一番讨论,徐钢提出的这两项办学申请也得到了同意,这也就是后来的文讲所第六期和第七期。
所以说啊,姜还是老的辣,第五期的学员们为自己争取福利,可殊不知所里的领|导不仅完成了他们的需求,还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一举两得。
所里的同学当然不知道在做鞋的D组会议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当他们从所里领|导口中得知短训班原本的三个月培训时间延长到了半年,大家欢欣鼓舞。
这不仅证明了他们的团结一心是有效的,也证明了做鞋和文讲所对于大家的看重,又能在文讲所这样难得的环境中继续学习。
翌日是周六,所里这周末给学员们安排的项目是跟外国留学生交流对话会。
一早,吃完了早饭,学员们便登上了18路公交车,几位老师带队。
这次大家要前去的地点是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同时也是国内高校收纳留学生的大户。
建国后,燕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数量规模较小,这些留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历史,基本都是来自于社会主义国家。
进入6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风云突变,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工作中断。在此后的几年,燕京大学的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也暂时停止。
到了1972年以后,随着我国外交环境的缓和,留学生招生工作重启,规模逐步扩大,生源类别和国别不断丰富。
进入80年,燕京大学的留学生有接近两百人。不仅有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有来自米国、泥轰、联邦德意志和法兰西等外交蜜月期的发达国家的留学生。
交流会是在燕京大学的一处阶梯教室开展的,会场布置的非常朴素,跟这个年代大多数的活动都差不多,黑板上写着今天活动的主题,上方挂着横标,桌上摆了茶水和瓜果。
今天来交流的老外有十多个,文讲所的学员们一进教室就开始寻找他们印象中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可惜这拨人里并没有拥有这种特征的人,只有一个米国女生达到了金发的标准,眼睛却是褐色的。
十几人中有近半都是东亚国家的,剩下一半则是包括了西欧、东欧、米国等国家的。
班里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外国人,他们兴奋在私下里小声的嘀咕着。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会场的座位都是穿插着坐的,学员们和留学生混杂在一起,燕京大学还特地给配了两位英语翻译。
坐在林为民身边的是一位来自泥轰的萌妹子,名叫小黑洋子。
小黑洋子的中文说的磕磕绊绊的,英文能比中文强那么一点,在燕京大学和文讲所的老师还在讲台上走流程的时候,林为民已经摸透了小黑洋子的身份。
她今年24岁,在中国留学之前是在横滨市立大学就读的。
1972年9月,泥轰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政|府发表了联合声明,邦交实现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决定互派留学生。这一年,中国公派赴日留学生为140人,以后人数每年都在迅速增长,1988年达到了2万人。
而这个时候泥轰公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就少多了,就以小黑洋子她们这一批为例,只有40人。
这些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种。
一是本身就是政治家族,现在两国邦交正常化,来华留学属于必要的投资。
二是看好未来中国的发展,希望把自己的留学经历变成未来的财富。
三则是小黑洋子这种投机分子,她家庭条件贫困,上了大学都是贷款上的。
本想着大学毕业找份好工作赶紧把贷款还上,小黑洋子是个有目标的女孩子,她的目标都是泥轰国内知名的企业,比如松下、索尼、三井等。
可小黑洋子悲哀的发现,以她横滨市立大学的学历想要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根本竞争不过那些毕业于京都大学、东京大学这一类名校的竞争者们。
就在她苦恼的时候,小黑洋子看到了政|府招收公派留学生的信息,而且公派去的国家还是中国。
经过一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