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察觉到她在查探此事即可,换而言之,朕需要借荣王世子妃之手,让荣王府知晓,朕待喻增已经起疑。”若她的怀疑是真的,喻增果真潜伏了这么多年,那么,他手中必然掌握着不少荣王府的秘密。如此关头,任凭这枚棋子再好用,荣王府也绝不敢冒险让喻增活着回到京师,以防她借喻家人来要挟喻增吐露荣王府秘事的可能——马行舟心头凛然。所以,帝王借监军之由,顺势将喻常侍调离出京,一是出于查证期间的提防,二是以备向荣王府证实帝王的疑心……他不禁道:“若一切果真如陛下猜测那般,荣王府试图行杀人灭口之举的话……”“他尚有用处,朕自会尽力保全他。”圣册帝的语气听不出半分起伏:“若果真保他不住,亦是他应有的归宿。”奸细,本就是用来拔除的,是她亲手拔除,还是借背后之人的手来拔除,结果总归相同。她已传令去往江都,让监军钦差一行在江都等候抗倭大军及常刺史归来,年前,喻增都会留在江都了。若喻增果真是荣王的人,那么此行,也算是给了他和阿尚主仆之间见上最后一面的机会,若阿尚有心与他相认的话,或许,荣王很快也会得知阿尚的存在……倘若喻增是叛徒,她便不必再担心阿尚会倒戈荣王。阿尚最忌背叛,一旦知晓喻增是荣王一早安插在阿尚身边的眼线,那么,阿尚待荣王,便不会再存有昔日情分。而荣王如今既起反心,在阿尚不愿选择他的情形下,他便也容不下如今的阿尚。到那时,阿尚就会知道,最好的选择,还是回到她的身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此时反而很希望喻增就是那个叛徒,一个喻增,若能换得阿尚和荣王再无联手的可能,无疑是合算的。圣册帝一如既往地,周密地谋算着此中得失输赢。马行舟离开甘露殿时,天色已经暗下。他待回到家中,便要给婉儿写上一封“家书”。这封家书的使命,便是“暴露圣意”,而随之一同暴露的,便是婉儿的立场。是,马家的立场从来不是秘密,不管有无此事,荣王府对婉儿的提防都不会减少半分……但有些窗纸,正面捅破与否,总归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如今这般时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若激怒了荣王府,婉儿是否会有性命之危,只在那些人一念之间……想到孙女在信中屡屡提及荣王仁厚之言,马行舟在心底深深叹息了一声。仁厚善恶固然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是大局当前的立场,立场不同,便注定会有生死对峙之日。早在决定让孙女嫁去荣王府的那一刻起,他便该料到今日了……只是他仍未想到,短短一载余间,局面便会演化得如此之快……或许这一切早就开始预演了,在一桩桩事件和频发天灾的推动下,终于从百姓个人的不满与苦难,演化成了整个国朝的灾难。而身为天子近臣的他别无选择。寒风中,身为祖父的马行舟,压下了眼底那一丝不忍之色。这个年关,注定在挂心中度过的,远不止马相府上一家。谭离家中父母,也在念叨着远行出使的儿子。“一国使者,出使外邦……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差事,旁人挤破头都求不来呢。”“但也凶险得很呢……”谭母担忧道:“原想着本本分分做个文官而已,好过武将那般拿命去搏……可如今怎也这样叫人挂心?”“也不看看现下是什么世道……”谭父也忍不住叹气:“什么武将文官百姓的,都是在同一口锅里头煮着,哪有几个能安安稳稳睡觉的。”“锅里煮着好歹还热乎呢。”谭母拿针在鬓边蹭了蹭,边缝补着手中衣裳,边道:“可怜这天寒地冻的,往东北去哪儿能受得了……听说那边在外头是不能摸耳朵的,一摸就要掉下来了。”他们是南地人,谭离是最怕冷的。“真的?”谭父头一回听说,当即很是不安:“那咱们儿子回来,耳朵还能保得住吗?他可不经冻!没了耳朵,还准他做官吗?”“我哪里知道……”同样忧心谭离的,还有湛侍郎。此次出使东罗的,包含宋显谭离在内的同批进士,共有五人。湛侍郎起先还庆幸,这回带苗苗的终于不是他了,换成门下省的魏侍郎了。不过这批苗苗们,已经大有长进,相对当初而言,要好带得多了。大半年的时间并不算久,换作从前,刚入仕的官员不过是刚摸清一点官场门路而已,尚且轮不到分配要职。但这批进士不同,他们有着前人没有过的机会,也承担着这机会带来的艰辛。危在旦夕的国局,迫使他们快速地褪去着文人的天真。此时此刻,湛侍郎忽而理解了当初他带宋显等人去往洛阳赈灾时,老师叮嘱他“将这茬苗苗们全须全尾地带回来”时的心情。说到老师,近日天寒,圣人免了老师的早朝,他倒有几日不曾见到老师了。好些时日没被老师骂,头都有点痒了……哎,今年京师官员想要封印年休大抵又没指望了,好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