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
在他身后,陈虹女士和唐隽就坐在观众席上,对着他大力挥手,唐隽拿着照相机“咔咔”地拍个不停,继而将相机放下,露出带着笑的脸,用目光鼓励他。
现场的气氛清楚地告诉了大家杭峰的身份,就连一些纯粹只是也来凑热闹的观众也认出了杭峰。
“看见了吗?那个穿黑白衣服的就是我们的选手。”
“知道,就是那个,是华国选手,大家都在给他加油,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这脸我记得!路上的展牌有个穿红色大裤衩子的华国选手,就是他吧?”
杭峰:“……”
选手被观众“夹道欢迎”,在掌声和祝福声中,走过长长的通道,最终抵达出发点的龙门。
就像上一次国内的比赛,这里由钢架架起了一个巨大的门,印有红牛赞助的“x-games滑板速降赛”的logo。
这次的主色调是黑底白字,艺术设计的“x-games”的logo有种赛博朋克的后现代感,醒目地横在选手的头顶上方。
杭峰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占据更好赛道这件事,但在他的意识里,这个过程应该是平静的,带着礼仪和谦让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占位。
但他还是低估了滑板速降这项运动的血性。
前辈们没有在吓唬他,只不过国内确实太温和了,到了国际赛场上,选手们都毫不遮掩地释放了自己的血性。
杭峰先是被澳洲选手哈利撞了一下左边肩膀,接着又被岛国的原田丁次撞了右边肩膀,等他将摇摆的身体稳定下来,更靠近第一个弯道内弯的前三个位置已经抢完了。
要不是杭峰已经走到了出发点前面,估计就连脚下的这个位置都不保。
他左边唯一剩下的选手,还在寻摸观察,那眼神就像在说: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挤进去。
杭峰:“……”
就像大部分具有竞争性的极限运动,在进入决赛后,成绩更好的选手具有赛道的优先选择权。
可是在资格赛里,没有成绩区别的选手们,想要获得更好的赛道,争取那可能一秒的优势,除了争抢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杭峰知道自己又学到了一样。
没关系,哪里出发都可以。
将近五分钟的赛道,是一个相对悠长的竞争过程,其实一开始就争的你死我活,并没有什么好处。
真正的优秀运动员应该如同一个狩猎者,长久耐心地蛰伏,等待必要的一击必杀。
不过下次再有机会,这一秒钟的优势他也会竞争不放。
站在四号道上,杭峰戴上了头盔,整个头部被护住,包括耳朵,吵杂的声音瞬间门降低了大半,世界安静了下来。
热还是热,或者说因为比赛即将开始的原因,更加的热了。
但这是作为一名滑板速降运动员应该承受的部分,静下心来等待,让自己适应这份热度。
随后,再一次检查了自己的护掌和护膝上的铁片,这很重要。
争抢赛道的竞争状态只是这场比赛的开始,在比赛过程里随时有可能会发生危险,保护好自己才能够继续比赛。
但护掌和护膝都检查确认之后,杭峰的右脚踩在了滑板上,当他发现自己左边的选手是左脚踩在滑板上后,特别地留了一下心。
出发时,要是被对方的脚绊倒,还真就得不偿失。
总之,比赛一开始并不是很顺畅,很多小细节都显得特别别扭。
归根结底还是他对这个级别的赛场很不熟悉,就像他右边的三个人,显然算是认识,正在交谈,这让他们显得很放松。
终于。
裁判吹响了哨子。
这位出发点裁判是“x-games”的专业裁判,又高又壮挺着个大肚子,身上穿着舒服的棉质短袖短裤,脖子上挂着工作牌。
就算这样,他也热的满头冒汗,脸颊被热的浮出一团红晕,t恤的上半截都被汗水打湿成了更深的颜色。
这让他显得更加严肃,而且也很专业。
他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移动,确认无误后喊响了口号:“准备!”
发令枪被举高过头顶。
杭峰的身体在用力,力量在身体里迅速地集聚,肌肉甚至将速降服绷出了线条。
一只脚在地上,一只脚在板上,以一种弯曲的姿势,随时准备用力。
调整呼吸。
目视前方。
呼——吸——
“嘟!”
裁判的发令枪像是等了一个世纪般,终于响起。
杭峰脚下猛地用力,蹬着滑板向前冲去。
他蹬板的力量很大,频率也很快。
但其他人也一样。
在他身边的都是职业选手,长期在从事这个运动项目,他们的经验比杭峰更多,赛场状态也只会比杭峰更好。
在全国赛上能够一出发就获得的优势,在这里毫无亮点。
这些人一个比一个更明白什么时候才是上板滑行的最佳时机。
蹬板。
蹬板。
还是蹬板!
杭峰已经用出了全部的力量,但没有拉开与任何一个人的距离,他们五个人以一字排开的队形,并驾齐驱的往前冲。
蹬板的距离已经超出了杭峰在上一次比赛上的最远距离,脚落在地上简直就是一沾就起,这个程度能够带来的推动力已经有限,还容易影响平衡出现失误。
但很显然,这才是开始。
没有一个人上板,在这样的竞速类项目里,哪怕001秒的优势,都要拼尽全力地争取。
好在杭峰也不是全国赛的杭峰。
在等待比赛期间门,简对他进行过很多特训,不仅在弯道的处理上更加灵活,对出发点上板的临界点也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认知。
现在,确实还没到上板的时候。
他还可以蹬。
继续蹬!
终于,在又一次的蹬板后,右边3道的选手最先上板了。
当他决定上板,而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