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封夏王?那不是晋升到亲王了?”仁宗疑惑的问道。
“陛下,说句心里话,如今的诸侯哪个不是早已视自己为王?很多诸侯的宫殿早已逾制,有谁像天羽这般上奏请示的?”
“难道我们不同意,他就会不迁治长安?不会征用未央宫?既然我们不同意他们也会做,不如卖个人情。”
“至于加封夏王,也是缘于刚才说的,联合天羽对抗曹操。如今天下亲王中只有曹操这一个异姓王,不如就再封一个,和曹操形成对峙。”韩琦回答道。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韩爱卿办理此事吧。”仁宗同意道。
“雍凉王奉旨入宫。”就在此时,殿外的太监高声喊道。
“宣!”仁宗应道。
“宣雍凉王觐见!”
天羽缓缓走入殿内,见到仁宗后,拜行大礼,随后被仁宗赐座。
“不知陛下宣臣入宫所为何事?”天羽开口问道。
“盟军于巨鹿大败于黄巾贼,袁绍调度无方,指挥不力,不再适合担任元帅一职,朕思来想去,只有爱卿堪当此职。”仁宗开口说道。
“不是臣不愿为陛下分忧,实在是力有不逮,臣资浅齿少,若担任统帅,恐难以服众。”天羽谦恭的说道。
“雍凉王太过谦虚了,自王爷承袭爵位以来,屡建功勋。前段时间王爷还在永昌消除疫症,更是名扬四海。”
“雍凉大军将白波黄巾打的退回白波谷,先已将他们重重包围,随时可以聚歼白波黄巾,如今天下谁人不知王爷的威名。”韩琦说道。
“韩爱卿所言甚是,雍凉王何须自谦,元帅之职非君莫属。”仁宗也同意韩琦的说法。
“承蒙陛下和宰相大人厚爱,如果天羽再推辞的话,那就有违君命了。不过要臣领元帅之职,臣有两个条件。”天羽站起来说道。
“王爷上奏迁治长安和将未央宫改建成王宫的请求,陛下已经恩准了。”韩琦说道。
“宰相大人误会了,这两件小事小王还不至于将它当做条件提出来。”天羽微笑着说道。
“爱卿有什么条件,但说无妨。”仁宗开口说道。
“第一,以袁术祭旗。”
“什么?王爷要杀袁术?”韩琦听到第一个条件后惊呼起来。
“宰相大人不应该如此惊讶啊,此次巨鹿惨败,袁术需要负大部分责任,河间、章武两郡失守,袁术更是责无旁贷,不斩不足以凝聚军心。”天羽坚定的说道。
“袁术乃一方诸侯,又是冀州牧袁绍的弟弟,且不说我们没有能力杀他,就算有能力杀他,袁绍岂能答应?”韩琦急忙说道。
“正是考虑到袁绍目前的实力雄厚,臣才没有说要斩杀袁绍,但是斩杀袁术还是没有问题的。”
“此话怎讲?”仁宗好奇的问道。
“袁术虽然是袁绍的弟弟,然袁术一直瞧不起袁绍,因为袁绍乃是庶出,此番又害袁绍损兵折将,大失天下民心,斩杀袁术,他高兴还来不及,岂会阻拦?”
“魏王新占颍川,早就对汝南虎视眈眈,陛下封臣为元帅之后,由臣下令斩杀袁术祭盟军之旗,具体执行则由魏王去办,我相信魏王也是求之不得吧。”天羽说道。
“这……”仁宗听完天羽的话也犹豫了。
“陛下,雍凉王所言不无道理,臣认为可行。”韩琦说道。
“好吧,第一个条件朕同意了,爱卿且说说第二个条件吧。”仁宗说道。
“首先臣向陛下保证,会效忠陛下,臣提的条件绝对是为了陛下着想。”天羽没有直接说出条件。
“爱卿的忠心,朕很清楚,东征李元昊,西平韩遂,此次组建盟军,卿出人出粮,此等忠心,天下无人能及。”仁宗点头同意。
“谢陛下,第二个条件就是,请陛下下令,天下各路诸侯五日后必须亲赴汴梁,不能亲自到的必须派出子嗣前来,届时加封臣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帅三军,征讨黄巾贼。”
“如若没有按要求照办的,将视为黄巾同党,天下共讨之。”天羽说道。
“这……”仁宗再次犹豫了。
“陛下,此举是为了树立您的威信,如果天下诸侯再不齐心,就算陛下御驾亲征,也不能击败黄巾贼。”天羽继续说道。
“陛下,雍凉王所言极是,此次讨伐黄巾贼,乃是天下之事,必须齐心协力,如果不这样做,很难取胜,而且天下百姓看到陛下的决心,势必会大力支持的。”韩琦说道。
“那好吧,韩爱卿即刻拟旨,传至各诸侯。”仁宗点头同意。
五日后,依旧是在大庆殿,这次前来的诸侯比上次多了很多,而且几乎都是亲自前来,只有少数两个小诸侯没有亲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黄巾肆虐,国将崩塌,盟军大败于巨鹿,深负朕望,今免除袁绍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
“雍凉王天羽志虑忠纯,智勇双全,打败黄巾贼于河东,特加封其为夏王,仍统领雍、凉二州,治所定于长安,允许其按亲王制修葺、改建未央宫作为夏王宫。”
“并敕封夏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天下诸侯,共剿黄巾逆贼,如有不从者,皆视为黄巾叛党,天下共诛之,钦此。”宰相韩琦亲自宣读圣旨。
“臣袁绍领旨谢恩!”
“臣天羽领旨谢恩!”
这次册封大典就比较简单了,由袁绍将大元帅的印信和佩剑移交给天羽即可。
“下面请天下兵马大元帅天羽安排攻打黄巾之事。”韩琦说完,请天羽走上祭台。
“臣蒙陛下隆恩,委以重任,虽本帅资浅齿少,在各路诸侯面前不值一提,然本帅既已领受皇命,今后有得罪各位之处,万望各位见谅。”说罢,天羽朝着各路诸侯弯腰行一大礼。
“我等定当听从元帅之令,全力剿灭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