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问道:“这种活字印刷机真的每天能印刷两万份这样的报纸?”
“如果拿来印书产量几何?”
他不关心吴正义说的技术。
从手中的报纸上他看到的是一种可以引导舆论的全新方式和打破世家文化垄断的可能。
吴正义道:“每天两万份只是一台机器的印刷量,多造出几台机器,只要纸张、油墨和人工供得上,可以说是想印多少印多少。”
“至于说印书......尽管比印报纸复杂一些,但是只要机器和原料管够,要印多少就看表哥的需要了。”
李世民有些激动道:“此种报纸成本几何,售价多少?”
“成本是印的越多单张的成本就越低,印两万份的话,算上机器耗损、纸张、油墨、人工这些,每份成本大概是两文钱,如果超过十万份,单张成本能压缩到一文三厘,售价要加上一些额外的人工和运费支出,初步定下的售价是三文钱。”
吴正义有些惋惜道:“要不是活字印刷机太原始,纸张的成本比较高,售价方面还可以更低。”
“已经很好了!”
李世民笑道:“才三文钱,不过是两个蒸饼而已,很好!很好!”
“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只是要等侯府在长安把相关的配套都建立起来,那时候侯府的印书坊可以承包下大唐所有的文字出版业务。”
吴正义可不是在说大话。
大唐现在的人口顶天有上个两千几百万,读书人估计都不超过三十万,不考虑琼崖,算上朝廷搞得县学、府学以及个人开办的私塾的学生,大唐识字的人有没有百万都不好说。
此种规模的识字人口对于书籍的需求量能有多大?
一个中等规模的印刷厂就能满足需要了。
李世民点点头表示很满意。
房玄龄听着他们的对话,却是发现了一个问题,问吴正义道:“吴侯,老夫看这报纸所用的纸好像不一般,与抄写书籍所用的纸大为不同,不知此种纸的价值几何?”
“房公还真是识货!”
吴正义解释道:“这种纸叫竹纸,顾名思义,主要用岭南所产的竹子制成,虽然比不上宣纸和蜀中的桑皮纸优秀,但胜在便宜量大,应付一般的书籍和报纸刊印已经足够,日常书写也是上好之选。
每张三尺见方的竹纸成本不过一文,等到今年五月,大量的竹纸会从琼州运到关中,到时吴氏商行会以每张大纸五文的价格出售,直接把大唐的纸张的底价拉到人人都买得起的水平。
房公以为这个价格可还算公道?”
“公道,十分公道!”
房玄龄连连点头。
这个价格何止是公道,简直就是突破了人们对纸张价格的认知。
竹纸的价格还不到同等大小宣纸的百分之一,甚至比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黄草纸还要便宜许多!
不过李世民好像还有话说,刚要张嘴却被吴正义打断了。
“表哥,你担心的事情弟弟我都考虑到了,配套的笔墨也会一同运来,而且价格也不会太高。”
吴正义叫过小青,让她把自己平时使用的文具拿出来给众人看。
“这个叫做铅笔,使用石墨加工而成的笔芯来写字。”
他拿起铅笔在一张报纸上随手写了几个字交给李世民和房杜看。
李世民接过报纸,看了看上面写下的字,又用手指在字迹上摩擦了几下,皱眉道:“字迹很清楚,只是用这个......铅笔写字不符合大家的书写习惯,而且字迹并不牢靠,很容易就擦掉变花,此等劣质的笔读书人应该不喜欢。”
“铅笔就不是用在正式场合的,只是给初学者练习写字和用于临时记录的而已。”
“它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拿起来就能用,不像毛笔那样要先用墨润笔。”
吴正义把铅笔交给李世民,手把手的教他如何使用。
李世民别扭的用铅笔写下几个字,眼睛突然一亮,随后又暗淡下去:“铅笔是很便捷,熟练之后书写的速度也快,但是局限还是太大了。”
“哦?铅笔有什么局限?”
“如果初学者习惯了用铅笔,再写毛笔字的时候怕是不容易。”
“呵呵,铅笔是硬笔,和毛笔的差别当然很大,表哥是担心两者的书写习惯不同会造成麻烦是吗?”
李世民点头:“朕很难想象朝中百官都用铅笔书写公文的场景。”
“哈哈,表哥想的还真是够远的。”
吴正义失笑道:“这件事不难解决,等到初学者渡过学习的初级阶段,换成这两样东西就好。”
“这是鹅毛笔和钢笔。”
他把自己平时用的笔拿了出来:“相比铅笔,鹅毛笔和钢笔都要用到墨水,这两种笔都是硬笔,用惯了铅笔的人用这两种笔只要稍微适应一下便可。”
“只要墨水的质量没问题,这两种笔写出来的字迹和毛笔没有太大的区别。”
他又用两种笔各写了几个字交给李世民:“表哥也不要担心硬笔写作会代替毛笔书法。”
“硬笔写字只是为了提高咱们大唐的识字率,毛笔书法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审美会让毛笔书法顺利流传下去,只需要朝廷适当的引导就好。”
李世民陷入沉思,房杜见皇帝不说话,也跟着安静下来。
程咬金却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吴侯,你这个钢笔能不能给俺看看?”
吴正义没有在意,随手把自己的钢笔塞到他手里。
程咬金迫不及待的拿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抬头问吴正义:“不知钢笔造价几何?”
吴正义好奇道:“你对钢笔有兴趣?”
“不是俺有兴趣,是俺发现这东西在战场上很好用。”
程咬金将钢笔帽盖上还给吴正义:“俺没猜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