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回到东宫,看到满脸愁容的文武众臣,他回到书房等候李君羡的消息。
战事安排有这些臣子操持足够了,都是些经验丰富的能臣,多数还是他的心腹,李世民没有什么不放心。
现在的局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兵力在手,说其他的只是徒增烦恼。而且李世民因为突然跳出来的吴正义心情烦躁的很,他不想臣子们见到自己现在的样子。
他想着那两封信的内容和李渊的话,反复斟酌着。
吴正义的出现处处透着蹊跷,他不确定吴正义是不是自己老爹安排的暗手。
岭南之地天高皇帝远,又有冯家这个土皇帝在,朝廷对岭南的统治力非常的薄弱。不要说日常的管理,那里的情报都是少的可怜。
远在长安的中枢想要了解岭南的情况非常困难,得到的信息严重滞后,传到长安时早已失去了时效性,用失去时效性的情报管理岭南,岭南都没有乱,还要感谢冯盎这个越国公的镇压。
可不管朝廷得到的信息如何滞后,岭南出现一个不次于冯家的势力这样的大事不可能没有一点风声。
李世民不相信吴家是凭空出现的,如此强大的势力不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
可现实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有关吴家的消息,甚至不知道大唐还有一个琼崖侯存在。
大唐立国后为稳定局势、拉拢人心,封了数不清的爵位和官位出去,但侯爵这等高级爵位也不是随便给的,至少要经过礼部、吏部和左右仆射及皇帝的讨论、备案,宣礼等一系列程序后颁布天下才能落实,封侯不是简单的皇帝写一道诏书就可以的。
再有,大唐的侯爵称县侯,爵前为地名,一般为某城某县的名字,爵位对应的地域仅限一地。
琼崖侯。
听封便知这个称号不符合礼制,这样不符合礼制的封爵必然会在朝堂引起争论,可朝堂上没有丝毫的反应,真是咄咄怪事。
想到这里,李世民叫人去礼部和吏部查询琼崖侯的档案记录。
派去的人还没有回来,李君羡便带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了东宫书房外。
“陛下,臣将东市珍宝阁的掌柜刘席带来了,他在书房外候着,您是否要召见?”
李世民没有着急见刘席,而是问起了珍宝阁的情况。
李君羡答道:“珍宝阁乃是一吴姓商人的产业,主营各地珍贵特产和一些稀奇物件,西域及海外的货物也有涉及,是东市近几年来最大、生意最好的商家,背后有宿国公、谯国公的影子,珍宝阁在西市还有分号,经营盐、糖、铁料、马匹、粮食和一些海货的买卖。”
李世民不关心珍宝阁经营的怎么样,听到程咬金和柴绍的名字也不惊讶,能在长安这种权贵遍地的地方把生意做的这么大,身后没有强力人物支持早让人吞的骨头都不剩了。
他在意的是珍宝阁的东家姓吴!
“有没有查到那个吴姓商人的底细?”
李君羡低下头:“陛下恕罪,臣无能,审问过刘席,他抵死不说。”
李世民摆摆手:“罢了,想来不见到朕他不会说的,让他进来吧,你守在门外,不准任何人靠近。”
“陛下,臣担心此人......”
李君羡犹豫道。
“无妨,朕还能怕他一个商人?”
李世民心说,太上皇真要对我不利早动手了,哪里用这样麻烦?
李君羡无奈,到门外威胁了刘席一番才让他进门。
刘席长得稍显富态,个子不高,身上有一股子书卷气,像书生更多过像商人。
他见到皇帝也没有普通人的那种惶恐,行过礼,不卑不亢道:“草民刘席见过皇帝陛下,草民等了陛下两年,今日总算是要完成东主交代的任务了。”
李世民一愣:“两年?两年前你们就在泾阳囤积战马粮草了?”
“回陛下,武德七年冬,吴氏商行开始在为大唐抵御外敌做准备。”
“不只是泾阳,吴氏商行还在蓝田、武功和长安城内都修建了仓库用来储备粮食、草料、铁料、药材、箭支等物资,泾阳、三原和蓝田修建有多个马场寄养马匹。”
“两年下来,吴氏商行在这些地方囤积粮食六十五万担,草料八十二万担,各型铁料钢料上万担、战马四万八千匹,另奉太上皇之命,造箭支三百万,长矛五万支,横刀两万口,铁甲一万五千副、皮甲三万八千副、弩五千架、四斗弓五千把、六斗弓五千把、军服六万套、十人军帐三千顶,这些东西今日便交于陛下。”
刘席从身后的包裹中取出一摞厚厚的账本放到自己身前:“这些是物资清单,陛下可以派人前去接收了。”
李世民此时心中的震撼已是无以复加,刘席报出的物资数量可是比太上皇说的还多呀!
但也因为如此,他更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真的有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搞出了这么多事,自己还当个屁的皇帝!
自家老爹要是真有这样的实力怎么可能让自己逼宫成功?
吴家要是有这样的实力,怎么可能甘愿窝在岭南那种穷山恶水的地方?
没有人能做到!
没有人!
“我家东主有言,此战乃是陛下登基后的第一次考验,他与太上皇送陛下这份大礼,无论如何要让颉利尝到大唐的厉害,请陛下不要辜负大唐百姓的信任。”
刘席没有因为皇帝的神色变幻不定而胆怯,继续道:“东主说,陛下不要只想着以退为进虚张声势,最后以清空国库和损失数万百姓的代价来换取暂时的和平。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一份盟约换来的,签订盟约只是最后的选择。坚壁清野,在关中这片热土上与突厥人做过一场,把他们给打疼了,打怕了,让他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