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在泉盖苏文盯着唐军的移民船队的时候,唐军在做什么?
答:
种地!
几十万唐军在占领区,每天的消耗都是个天文数字,不说后勤上的压力,单单是兵部和民部每月的军费流水都让孙伏伽几次差点告老还乡。
所以民部提出让占领区的军士向土地要补给,减少部分后勤压力和军费开支。
李世民也觉得朝廷的压力有点大,况且大唐计划的是打持久战,占领区完成移民之后,会有不少的二三线部队会进入一段时间的闲置期,不如把这部分人力利用起来。
吴正义听过大家的意见,也觉得这件事可行。
毕竟军中的将士多数来自农家,种地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唯一担心的是军中将士的态度。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下面的士兵一听说要去种地,非但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反倒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
甚至有些士兵还向上反映,能送一些鸡鸭鹅猪苗和温室建筑材料就更好了。
士兵们经过一个冬天缺少蔬果的“苦日子”,早就对新鲜蔬菜和肉类望眼欲穿了。
自己种地,至少不用再担心没有菜吃了。
全军上下迅速达成一致。
司农寺和琼崖设在营州的农研所向占领区的部队提供了大量适合东北气候的良种和蔬菜种子。
琼崖用飞剪快船向占领区运去了大量的家禽幼苗和猪羊幼崽。
长安商会出资,为前线大军采购了整整两千亩的温室构件。
长安和幽州工业区向前线提供了大批的各种农具。
吴正义不但将琼崖储存的拖拉机和农业机械调到了东北,还从秦朗手里买了一批农机交给士兵们使用。
李世民和吴正义干脆趁着这个机会,将移民留下的土地划分成了二十六个大农场,暂借给各地驻守的官兵耕种。
这些土地的初步统计为六百多万亩,所有权在民部手里。
战争结束之后,当地的驻军需要将绝大部分的土地交回民部,只有营地、菜地和养殖场所占土地归兵部管理,但是所有权依旧在民部手里,兵部只有使用权。
作为开发的回报,民部需要向所有参与开荒和种植的部队支付相应的薪资。
当然,这么多的土地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就种出来,兵部和民部预计,今年唐军将在占领区种植两百五十万亩的小麦、三十二万亩水稻、二十万亩土豆、十一万亩红薯、三万亩甜菜、四十万亩高粱和六万亩左右的蔬菜。
毕竟唐军是要打仗的,不能以种地开荒为主。
春耕结束时,这些种植计划基本完成,部分留下的高句丽农户被雇佣,成为了农场的雇工,负责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因为高句丽人不会种土豆之类的农作物,司农寺还专门派来了一批农技人员来指导当地人来管理农田。
不得不说,东北除了冷一点,但是土地是真的肥沃。
四月的时候,唐军就吃上了新鲜的蔬菜。
五月时,整个占领区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农田。
六月时,唐军就吃上了自产的蛋奶。
这里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水利配套做的很差,大部分的农田收成都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好在几百万亩的农作物,产量再低也足够供应大军大部分的需要了。
就在唐军期盼着八月收获季节到来的时候,六月十一,在渤海之外的海面上,爆发了大唐和高句丽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
高句丽水师组织了多达三百艘的大小战船,从辱夷和长口出发,分北、东两路向唐军的移民船队扑来。
泉盖苏文想要攻击移民船队的计划在唐军眼里根本没有任何秘密,潜伏的探子早就将他的计划通知了海军。
海军为了坚定高句丽水师的决心,特意组织了一支规模巨大的船队来当诱饵。
船队的运输船多达一百五十多艘,运输移民整整三万。
这支船队是整个海路移民计划中少有的庞大船队,而且是以风帆船为主,出发时的护航舰船只有四艘琼崖水师时期留下来的老式护卫舰。
这种护航力度就是在告诉高句丽水师:我是一块肥肉,快来抓我呀!
果不其然,高句丽水师通过不知道哪里来的消息,确定了唐军船队的航向,倾巢而出,誓要拿下这支船队。
海军为了照顾高句丽水师的那种传统硬帆船,特意让船队降低了航速,就是这样,高句丽水师还是用了三天半的时间才追上移民船队。
他们一发现移民船队,立刻像饿虎扑食一样全速扑向了目标。
这时,移民船队的领航船收到了许继很不耐烦的命令:
“好了,你们的任务已经完成,船队提速,让开攻击位置,以免误伤!”